10月6日,以“致敬经典·月满情长”为主题的锦绣三河·中秋时光音乐会,在新都区三河街道锦门景区“锦绣先声”草坪广场温情上演。这场活动是三河街道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核心思路,将“文化服务”与“经济激活”深度融合的实践——既以经典老歌为纽带,为居民与音乐爱好者带来跨越世代的情感共鸣,更通过联动景区、激活演艺空间,为国庆中秋双节注入“文化+消费”的双重活力,成为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助力成都国际音乐之都建设的重要契机。
作为中秋专属的文化盛宴,本次音乐会在呈现上尽显匠心。当晚的“锦绣先声”草坪广场座无虚席,月光与舞台灯光交相辉映,营造出沉浸式的团圆氛围。活动邀请多位实力歌手登台,凭借深厚演唱功底将《潇洒走一回》《一生所爱》《铁血丹心》等15首经典曲目一一诠释:细腻唱腔传递岁月情怀,活力舞台点燃现场热情,磁性嗓音引发全场跟唱,掌声与欢呼声贯穿始终,成为中秋夜最动人的记忆点。为保障专业体验,演出在硬件配置上层层把关:采用全编制大乐队配置,最大程度还原80、90年代经典歌曲的丰富编曲与饱满听感;依托“锦绣先声・乐现场”的专业级音响系统与灯光舞美,确保每一段旋律清晰传递至现场各个角落,让观众在户外场景中享受到媲美室内剧场的高品质Live体验。市民王女士的感受颇具代表性:“平时总忙着工作,难得中秋能和家人坐在月光下听老歌,还能顺便在锦门逛逛,感觉特别惬意!希望以后这里能多办些类似活动。”
本次音乐会与锦门景区形成深度联动,构建“文化演出+景区消费”的闭环。演出当晚,大量观众提前抵达景区,或在民国街区漫步打卡,或走进周边餐饮、文创、零售店铺消费,直接为景区商家带来客流与营收的双重增长。
“往常中秋晚上生意虽好,但今年因为音乐会,客流至少多了三成,不少客人看完演出还会再来买特色手信,营业额比去年同期涨了许多。”景区内一家文创店店主的表述,直观印证了活动的经济带动效应。这种“以文化活动聚人气、以人气带消费”的模式,打破了“演出落幕即活动结束”的局限——音乐会不仅是一场听觉盛宴,更成为拉动景区夜间消费的“引擎”,让文化惠民与商业增收形成良性互动,实现了“居民得欢乐、商家得收益、景区得活力”的多赢局面。
更具长远意义的是,此次音乐会标志着三河街道利用“锦绣先声”草坪广场发展演绎经济的正式起步。作为街道重点打造的户外文化演艺空间,“锦绣先声”凭借紧邻锦门景区的优越地理位置、专业级的声光电配套设施,在此次活动中充分展现出强大的承载能力与市场潜力:既能满足大型演出的硬件需求,又能借助景区客流形成“演艺+文旅”的叠加优势,为后续常态化开展演艺活动奠定基础。未来,三河街道“锦绣先声”草坪广场有望引入更多音乐节、小型演唱会、主题演艺等活动,逐步形成具有区域辨识度的演艺IP,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居民提供更多元的文化消费选择。
下一步,三河街道将继续深化“文化+文旅+消费”的融合模式:一方面围绕群众需求,持续推出兼具情感温度与文化价值的惠民活动;另一方面以“锦绣先声”等优质载体为核心,引入更多市场化、常态化的演艺项目,让文化既成为滋养居民精神的“沃土”,也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实现文化惠民与经济增长的同频共振。(来源:新都区三河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