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成渝双城经济圈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四川松潘用“保障温度”点亮“好客之州”名片

中秋月满映古城,家国同庆迎宾客。2025年双节叠加之际,松潘县紧扣阿坝州“好客之州”建设号召,以“人间瑶池·古韵松潘”文旅品牌为引领,集结公安、执法、志愿、卫健等多方力量,构建“交通保畅、市场规范、健康守护、文化赋能”全链条服务体系,让千万游客在高原大地收获“宾至如归”的幸福感,用“保障温度”擦亮了“好客之州”新名片。

荧光绿护航:织密旅途“舒心网”

“动车时代”客流激增背景下,松潘公安交警全员在岗,以“游客思维”筑牢出行安全线。针对黄龙景区、松州古城、川主寺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等核心节点,提前制定“固定岗值守+机动组巡逻”方案,在国道213线及县城入口实时疏导车流,通过“远端分流+近端管控”高效破解拥堵难题。

执勤民警化身“多面手”,既是交通秩序守护者,更是游客“暖心后盾”。在牟尼沟隧道出口,民警及时为高反游客联系医疗服务点;在古城墙周边,为外地游客规划游览路线;夜间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酒驾醉驾等违法行为。“看到‘荧光绿’就踏实了!”来自重庆的游客王先生感慨,交警的及时救助让他的高原之旅化险为夷,这份坚守让“安全抵达”成为“好客之州”最坚实的承诺。

组合拳兜底:守好消费“放心关”

以“安全、秩序、质量、效益”为目标,松潘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打响市场保障攻坚战,用“柔性服务+刚性监管”诠释“全民好客”理念。联合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部门开展“拉网式”检查,聚焦餐饮住宿、旅游购物关键环节,对“欺客宰客”“黑车黑导”等乱象从严查处,全力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针对游客售后诉求,松潘持续升级服务举措:“30天无理由退换货”政策让消费更安心,24小时投诉热线实现“线上受理-线下处置-闭环反馈”全流程响应。“买的藏式饰品不合适,当天就换了新款式,太省心了!”成都游客李女士的体验,正是松潘优化消费环境的生动缩影。“要让游客在松潘消费放心、游玩安心,让‘好客’成为市场最硬的招牌。”松潘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石斌表示。

志愿者暖心:搭建服务“温情桥”

团县委统筹400余名青年力量,组建三支志愿服务队,在17个乡镇、两大高铁站及景区核心区构筑“全域覆盖”服务矩阵,成为“古韵松潘”最动人的风景线。在黄龙九寨高铁站,志愿者帮老人拎行李、协助老幼病残孕重点旅客通行;在各服务点,为自驾游客提供路线指引和文旅手册;在古城非遗展演现场,协助传承人开展互动教学,用青春力量传递高原温情。

志愿服务与卫健保障形成“暖心联动”。松潘在黄龙景区、牟尼沟景区、国道213沿线等启用10个旅游医疗服务点,为志愿者配备血氧仪、氧气瓶、常用药品等应急物资,遇游客高反或身体不适,可快速对接医护人员处置。“从高铁站到景区,处处有志愿者帮忙,还有免费吸氧服务,太暖心了!”来自上海的游客张女士点赞道,“红马甲”与“白大褂”的配合,让高原服务既有温度,更有速度与保障。

活态展添彩:擦亮品牌“金名片”

以“人间瑶池·古韵松潘”品牌为核心,松潘在双节期间推出系列文化盛宴,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多元文化魅力。松州古城北门广场上,民族花灯璀璨、琵琶弹唱悠扬,茶马古道的烟火气触手可及;高铁站站前广场的“非遗快闪”活动,成为游客打卡热点,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吸引众人驻足互动。

文化活动与红色研学深度融合,构建起“自然奇观+历史古城+红色记忆”的文旅体验链。松潘以县委十四届九次全会部署为指引,通过“观光+体验”模式激活游客流量资源——从黄龙彩池的自然之美,到松州古城的历史之韵,再到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的红色记忆,文化赋能让旅途更有深度,也让“好客之州”的内涵愈发丰满。

这个双节,松潘的服务保障早已超越单一举措,成为“人间瑶池·古韵松潘”品牌价值的生动实践。部门协同的“多维保障模式”,既守住了安全底线,更提升了服务品质。松潘以此次双节保障为契机,将“游客思维”融入文旅发展全过程,不仅夯实了“千万游客”目标的服务基础,更向八方来客展现了“好客之州”的诚意与担当。正如古城墙上的月光,松潘的暖心服务跨越山海,让每一位游客都带走了高原的祝福与难忘记忆。(文、图/松潘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