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见证新甘肃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周贞:在职教沃土传承匠心

一支粉笔书写春秋,两袖清风培育桃李,这是兰州现代职业学院教师周贞从教27年的真实写照。她深耕讲台,以自身言行践行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起初,周贞在课程思政实践中摸索专业课与思政内容的融合路径,最初以隐性植入渗透价值导向,有成效但未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随着教学深入,她从隐性植入转向显性融入。在实践调整中,她思考钻研如何将标准落实到备课与课堂打磨中,她坚信“建好金课”先要上好每堂课,面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她紧扣岗位需求,以课程目标为核心,构建“一体四翼”知识矩阵,做到“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

在课程打磨中,她立足专业特性重构“知行合一”内容体系。针对钢琴弹唱课程对标幼儿教育实践,她在备课时,逐首梳理《长城谣》等经典乐曲的历史背景与民族精神,课堂采用项目小组模式,引导学生利用 AI撰写解说词,使学生将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融入思想,实现技能与认知双重提升;在音乐欣赏课程中,为了让学生亲近传统音乐文化,她摒弃单一讲授模式,反复设计互动环节,最终采用网球游戏体验方式,让学生沉浸式欣赏《彩云追月》等民族管弦乐曲,实现寓教于乐。这些设计源于她对幼儿需通过音乐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认知,让课程架起理论与实践、校园与行业的桥梁。

学生小刘的转变,是周贞用爱践行思政教育的缩影。2014年,小刘因家庭原因自暴自弃。周贞发现小刘虽表面颓废,却心怀善意,会帮助陌生人,会救助流浪猫……看到她发泄情绪,就默默关注、侧面引导,用行动温暖她。后来,小刘开始积极生活、主动学习。一个雨夜,小刘崴脚了,周贞送医守候。病床前,小刘问周贞:“我能叫您‘妈妈’吗?”那一刻,周贞更坚定了一个信念——要用母亲般的爱,做学生风雨中的港湾。

对学生尽心尽力的周贞,从未将自己视为“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班级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她充分信任学生,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管理办法》,实行班委轮流制,设立“星光黑板”,每周评选“帮助之星”“艺术之星”,每学期评选“最大进步奖”“最受欢迎班委”,用认可点燃学生的自信心;成立“技能互助小组”,通过直播向家长分享学生的成长点滴,让教育延伸到生活里。

在教学路上,周贞踏实坚定。她明白教师要做“长流水”“活水源”,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保持教学活力,才能为学生提供新知。为此,她深耕课堂,拓展课程思政到育人全过程。

她依托党支部、工作室和学生社团,组织学生创作排演《信仰的传承》系列音乐剧,在全校引起热烈反响,成为学校“思政精品节目”;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排环保音乐剧《家园》,采用“课—练—排—演”模式让学生实践,该剧获甘肃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三等奖;2025年,她以工匠精神和学子梦为主题,带领学生创作音乐剧《我们和未来有约》登上学院毕业典礼舞台。此外,她还和团队指导学生创排《音舞诗画诵诗篇》,结合唐诗宋词与古典舞姿,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正因如此,她的教育生涯与学习、竞赛相伴,在精进中实现自我成长。她曾获“甘肃省技术标兵”“兰州市最美教师”等荣誉,斩获全省职业院校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担任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裁判;带领学生拍摄视频获省级活动三等奖,多次带学生参与省市党课宣讲;个人微课作品多次获学院课程思政微课一等奖。这些成果背后,是她12年扎根赛场、陪伴学生备赛的坚守,也凝聚着全校师生支持。

2024年周贞带领学生获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婴幼儿保育赛项全省第一名,代表甘肃出征全国大赛。那段时间,她和学生课余全投入到训练中,一起修订项目书、抠细节、练技能,常练到后半夜。最终,学生获世赛铜牌。

27载春秋,周贞从“一桶水”式教师成长为“活水源”。未来,她仍将陪伴学生向着金牌奋进,在职业教育的沃土上,继续以爱为犁、以匠心为种,播撒思政之光,书写教育家精神的新篇章。(马绮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