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成渝双城经济圈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双节戏曲进景区 成都青羊文化惠民绘就幸福图景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成都文殊坊景区妙园广场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10月1日和2日下午,成都市青羊区文化馆主办的“幸福青羊里月圆庆华诞”戏曲曲艺专场演出连续开演,川内知名艺术家带来的精彩表演,让游客与市民在景区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现场掌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

“没想到在景区能看到这么专业的戏曲演出,这趟双节旅行太值了!”广大观众尤其是外地游客纷纷表示。两场演出涵盖川剧绝活、传统曲艺等多种形式,台上台下频繁互动,线上直播更吸引数万网友同步观看,实现文化服务“线下有热度、线上有回响”。

这场文化盛宴的背后,是青羊区文化馆对公共文化“错时服务”的深耕细作。作为落实“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具体实践,该馆通过“精心策划、精准对接、精确供给”的工作机制,在节假日将优质文化资源直达景区一线。这种“靶向服务”既填补了景区文化供给空白,更让传统文化在群众聚集地焕发新生,成为“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青羊区文化馆以“幸福青羊里”品牌为抓手,持续深化“走基层”文化惠民工程。依托“错时服务”机制,该馆不仅在节假日推出特色演出,更通过晚间课堂、线上预约等方式,打破公共文化服务“时间壁垒”。数据显示,其节假日文化活动参与人群中,35岁以下青年占比逐年提升,彰显了传统文化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

下一步,青羊区文化馆将进一步践行“群众舞台群众演・群众演给群众看”理念,让群众从文化受益者转变为传播者。除戏曲展演外,街头迷你音乐会等时尚活动正纳入规划,配合数字化宣传手段,让文化服务更精准触达不同群体。这种“传统与现代共生、专业与群众互动”的发展路径,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

从景区戏台到百姓舞台,从非遗传承到青年共鸣,青羊区的文化惠民实践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思想。随着更多精准化、多元化的文化服务落地,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正不断转化为新时代的精神力量。(文、图/郝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