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职工读书角的书架上,李师傅正捧着一本机械维修手册认真研读;食堂里,新推出的营养午餐冒着热气,年轻职工们边吃边交流工作生活中的点滴;办公楼外的公告栏前聚起不少职工,大家阅读着先进代表的事迹,眼神里满是敬佩与赞赏……这些看似琐碎却浸润着暖意的片段,勾勒出酒钢职工触手可及的获得感,以及那份深深扎根在心底的归属感。
“十四五”以来,酒钢坚持以“依靠职工办企业、办好企业为职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从物质保障到精神关怀,从职业成长到权益维护,全方位构建职工幸福生态体系,让每一位职工都能在企业发展浪潮中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
物质保障:筑牢幸福生活的基石
获得感首先要让职工看得见、摸得着。从工资条上的数字增长到厂房通风系统改造,从食堂菜品升级到职工宿舍热水供应,酒钢用一件件民生实事,为职工的幸福生活“打底”。
酒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岗位薪酬与岗位价值、技能等级双挂钩”的工资增长机制。近年来,随着这一机制的持续完善,职工收入稳步提升,获得感显著增强。“这种机制让我们的收入随着能力提升而增长,工作和生活都更有奔头了!”职工们纷纷表示。酒钢制定《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结构工资实施办法》,建立以岗位价值为基础、以业绩贡献为依据,体现技能要素价值的内部收入分配机制,并将工龄工资与岗位价值挂钩,重点向一线技术工人和苦脏累险岗位倾斜。同时,调整中层干部绩效工资基数,建立操作人员薪酬水平联动机制,逐步缩小了收入差距,让“多劳多得、技高者多得”成为常态。
多元化的福利体系让职工感受到“额外的温暖”。酒钢提升工会普惠福利标准,常态化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活动,新增职工离退休福利,健全多层次职工帮扶体系,职工遇到困难可申请互助基金,大病有医疗救助,子女上学有助学补助。五年来,酒钢发放救助金、互助金、慰问金等共2746万元。
在西沟矿和镜铁山矿建成“云端厨房”;建立内部退养职工生活费最低保障和正常增长机制……与此同时,酒钢结合实际深化办实事活动,为基层帮办好事实事9306项,受到广大职工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企业的医疗保障让职工更安心。酒钢为全员购买了补充医疗保险,在保持原有缴费和待遇水平不变的基础上,特别设立补充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用于深度困难家庭救济。同时,投保短期商业保险,增加住院报销、重大疾病补助、意外伤害补助等项目。此外,扩大职工参保范围,参保人数增长率超17%,基本覆盖了全体职工。目前,职工医疗补助使用范围扩充至全国17万家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重大疾病绿色通道同步开通,解决了患重大疾病职工在全国大医院住院困难的问题。
健康关怀方面,酒钢针对不同年龄段职工设置个性化体检套餐,免费体检新增心脑血管普查和女职工两癌筛查,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设立“健康小屋”,并开通线上线下中西医咨询问诊服务,帮助职工关注健康。
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酒钢加大工作环境改造力度,在生产厂房加装通风除尘设备、高温岗位安装冷风机、精密仪器车间配备恒温恒湿系统,并在职工休息室配置微波炉、冰箱、急救箱……“往年夏天,在车间待一天,衣服能拧出水,现在有了空调和通风系统,舒服多了!”工作15年的老职工见证了工作环境的变迁。
成长赋能: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
今年4月,全国劳动模范魏海霞载誉归来,生动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钢铁“她”力量;从普通职工到技术骨干,杨海东凭实力将甘肃省技术标兵、甘肃省优秀专家等众多荣誉收入囊中;在酒钢集团公司2025年科技工作会议上,29岁的保善山登上颁奖台,捧回优秀工程师荣誉证书……这些优秀代表生动展现了酒钢人的精神风貌。他们深切体会到,企业给予自己的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个成就自我的平台。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酒钢纵深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抓好“选育留用”工作,从人才引进、培养到激励全链条发力,让每位职工都能在岗位上成长、在奋斗中出彩。
完善机制畅通人才渠道。酒钢推行公开选聘、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等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打破唯学历、唯职称的“旧框框”,“不唯学历看能力”的氛围日益浓厚。为了让职工“有奔头”,酒钢搭建管理、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创新实施任职能力积分评价制度,让不同岗位、不同特长的职工都能找到成长路径。同时,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行高层次人才年薪制,打破核心人才薪酬待遇“天花板”。重大科研任务实施“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起用青年技术人才,让“技术过硬能当专家”的期待照进现实。
强化培养提升能力素质。酒钢实施知识能力提升工程,针对岗位特点和工作需要,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夯实“三项岗位”和特种设备人员资质培训,提升岗位人员的安全水平和专业素养;深化产教融合,通过校企合作“量身定制”钢铁、有色、电力能源等领域的产业人才;围绕数字化、智能化和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方向,开展“前沿领域、先进技术”专项培训,加速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全力培养人才。
竞赛练兵锻造人才梯队。酒钢持续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实施“青马工程”,建立新型学徒制,开展师带徒、青年素质提升、岗位建功等活动。五年来,职工斩获国家级奖项67项,省级、行业级奖项68项,培养出全国技术能手1名、省级技术能手85名、甘肃省技术标兵507名、甘肃省优秀选手309名。
鼓励创新激发职工活力。五年来,职工“五小”成果、先进操作法、合理化建议等立项17291项,获得酒钢集团公司奖项946项,创造经济效益超亿元;32个职工创新工作室扎根生产一线,成为培育技能人才的“孵化器”、破解生产难题的“攻关站”……这些来自基层的智慧和力量,不仅推动了技术进步,更让职工在创新创造中实现自我价值,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民主管理:让职工成为企业的“主人翁”
在酒钢集团公司七届五次职工代表大会上,上年度65件职工代表提案和167件意见建议全部办结,答复办理率100%,彰显了酒钢民主管理的成效。多年来,职工代表大会成为凝聚全员智慧、激活发展动能的“民主引擎”——职工“金点子”变成生产线上的“新效率”,诉求清单变成民生改善的“成绩单”,主人翁意识化作攻坚克难的行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民心动力”。
——知情权让事务“透明化”。坚持“重大事项让职工知情、重要决策让职工参与”,用好四级厂务公开制和传统厂务公开载体,及时公开企业重大决策、经营管理事项以及职工关切的热点焦点问题。“透明化管理让职工对企业的信任度越来越高。”酒钢集团公司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参与权让职工声音有“分量”。开展集体协商“要约季”活动,构建“协商共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的工作机制;落实职工董事制度,支持职工董事参政议政并向职代会报告履职情况;落实职工代表提案答复办理制度,对每一份提案、每一条建议都进行答复和办理,并持续跟踪、按季督办,推动职代会决议和职工代表提案有效落实。职工们表示:“自己的事自己说了算,这种感觉特别踏实。”
——监督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深化拓展职工代表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形式,制定职工代表巡视调研制度,组织职工代表对职工配餐、职工福利发放等情况进行巡视检查,对基层劳动保护工作、群众性技术经济工作、班组环境设施改善工作等进行督查调研,到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参观调研,组织60余名异地代表参观主要产业板块,充分保障了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帮助职工深入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积极发挥集智效应、建言献策。
文化浸润:激发职工成长内生动力
在酒钢,“艰苦创业、坚韧不拔、勇于献身、开拓前进”的“铁山精神”已深深植根于企业文化土壤,成为滋养职工成长、推动事业发展的精神沃土。2025年适逢“铁山精神”总结命名40周年,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代代相传,持续为职工队伍建设注入强大动能:它既是激励职工攻坚克难的动力源泉,又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成长养分,更是凝聚团队合力的价值纽带。
精神引领深化价值认同。酒钢坚持用“铁山精神”教育和凝聚广大职工,积极选树弘扬“铁山精神”的先进典型,并邀请他们结合自身经历开展讲座,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向先进看齐、向榜样学习,在努力实现人生目标的同时不断为企业创造价值。
文化浸润释放精神活力。为进一步凝心铸魂,丰富职工的工作和生活,酒钢积极搭建各类文体活动平台。举办“迎新年”文艺晚会,让职工在灯光璀璨下感受企业的发展与成长;组织主题征文活动,鼓励职工结合自身岗位经历,讲述践行“铁山精神”的奋斗故事;开展书法、绘画、摄影、手工艺作品征集评选活动,动员职工用镜头、巧手展现生产一线的温暖瞬间,传递团结协作的奋进力量;打造“活力竞技”类活动矩阵,开展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比赛和环厂健康跑活动,展现酒钢人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举办主题观影活动、趣味运动会、拔河比赛等,让职工在欢声笑语中体会团队力量。
文化赋能锻造钢铁力量。酒钢将“铁山精神”作为攻坚克难的行动指南,鼓励职工紧盯技术前沿勇攀高峰,取得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成果:锌铝镁填补了国内厚规格锌铝镁产品空白,热成形钢应用于知名新能源汽车制造,因瓦合金材料成功进入航空工业领域,光热电站熔盐储罐用不锈钢品牌效应持续放大……酒钢职工在文化浸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也让企业在精神传承中凝聚起“聚力谱新篇”的磅礴力量。
当企业把职工的幸福放在心上,职工便会把企业的发展扛在肩上。这份“双向奔赴”的温暖与力量,在奋进道路上不断激荡,共同书写酒钢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