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张铁路青龙桥车站旁,詹天佑铜像目光所及的百年钢轨,到如今复兴号动车组以350公里时速在华北平原上风驰电掣;从绿皮火车里“哐当哐当”的节奏中,旅客们挤在过道里分享泡面的记忆,到“八纵八横”高铁网覆盖95%以上百万人口城市的四通八达。
中国铁路的每一寸延伸,每一次提速,都深深镌刻着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铿锵足迹,始终与民族复兴的脉搏同频共振。这不仅是一部交通发展史,更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史,用钢铁的脊梁扛起了14亿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神州大地上铺展开一幅兼具速度与温度、创新与包容、开放与共赢的时代画卷。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在于其“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内核,是覆盖全体人民的普惠共享。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更是民生福祉的“传送带”,其发展的每一个刻度,都与人民群众的出行体验、生活品质紧密相连。今年上半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达22.4亿人次,这一创历史同期新高的数据背后,是无数家庭的团圆旅途、学子的求学之路、劳动者的奋斗征程。2025年5月1日当天,2311.9万人次的单日发送量在世界铁路史上都堪称奇迹。在9月30日国庆中秋双节叠加的客流高峰,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840万人次,计划加开旅客列车2002列;这一组组跳动的数据,是铁路部门用“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为亿万人民“平安、有序、温馨”出行筑起的坚实屏障。
这份民生温度的背后,离不开铁路系统各环节的协同发力,供电安全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为确保双节期间鄂西铁路供电安全畅通,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襄阳供电段主动担当,利用无人机、远程监控和添乘等多种方式,对高铁线路和山区供电线路的隔离开关、电连接以及外部运行环境等关键供电设备和处所展开全方位巡视检查。通过科技赋能与人工排查相结合,他们确保供电隐患能被及时发现、迅速处置,为高铁和旅客列车的安全运行筑牢“电力屏障”,让每一趟旅途都多一份安心。
这份民生温度,源于运力提升的“硬支撑”。今年以来,83组新投用的复兴号动车组陆续上线,这些“移动的中国名片”不仅在颜值上尽显“中国设计”的大气美观,更在性能上实现了舒适性、安全性与高效性的完美融合。如今的CR400BF型复兴号,其座椅间距比传统动车组增加10%,座椅靠背可调节角度更大,还配备了USB充电接口、无线WiFi等便民设施,让长途旅行不再疲惫。同时,72条线路新型票制的推出,打破了传统“点对点”购票的限制,武咸、武石、武冈、武孝四条城际线路正式启用“铁路e卡通”扫码乘车功能,旅客无需提前购票,刷身份证或二维码就能直接乘车,随到随走的便利,让“同城化”生活成为现实。而静音车厢、宠物运输、重点旅客预约服务等精细化举措,更让铁路服务从“满足基本需求”迈向“追求品质体验”。在静音车厢里,旅客们自觉保持安静,只能听到列车平稳运行的轻微声响,为商务人士、备考学生提供了安静的休憩空间;宠物运输服务则解决了“带宠出行难”的痛点,旅客只需提前办理手续,宠物就能在专用笼具中安全随行,让“毛孩子”也能参与家庭旅行
这份民生温度,更体现在“快慢相宜”的人文关怀中。铁路没有一味追求“高速”,而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需求,构建起多层次的运输网络。在广袤的乡村地区,公益性“慢火车”依然坚守在崇山峻岭间,它们速度不快,票价低廉,有的线路全程票价仅几元钱,却串联起了山区与外界的联系。在四川大凉山,5633/5634次列车已经运行了半个多世纪,列车员们不仅负责运输旅客,还帮老乡们带货,从蔬菜水果到家用电器,甚至是鸡苗、仔猪,列车成了“流动的集市”,守护着山区孩子的求学梦、老乡们的致富梦。
在城市周边,“银发旅游列车”则成为老年群体的“幸福专列”,这些列车会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行程,配备专职医护人员,沿途串联起景区、红色教育基地,让老人们在慢旅行中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圆了“说走就走”的旅行梦。此外,老年常旅客会员积分优惠、19座车站“轻装行”服务等举措,更是把对特殊群体的关爱落到实处,老年旅客凭会员积分可兑换车票优惠,“轻装行”服务则为携带大件行李的旅客提供免费搬运、寄存服务,让每一位旅客都能感受到铁路的温暖。
铁路事业的稳步前行,同样离不开基层工班的坚守与奋斗。在地处秦巴山区的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襄阳供电段小花果接触网工班,这里的职工们用“家文化”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力量。今年以来,看着升级新建的健身房、读书屋及练兵设施,工长安玉坤积极发动大家开展“家文化”建设,不仅制订了详细的健康规划,还坚持每月举办一次读书交流会,“最近读了《大河奔流: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故事》,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看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阅兵现场,很多新装备亮相,心里特别高兴、特别自豪”,在热烈的读书分享中,职工们汲取精神养分;同时,岗位学技练兵活动常态化开展,让这个大山里的小工班充满生机活力,也为铁路供电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从“一票难求”到“说走就走”,从“出行难”到“出行悦”,铁路用民生温度诠释着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当偏远山区的孩子能坐着火车去大城市看博物馆,当农民工能坐着高铁回家与家人团聚,当老年人能轻松享受旅行的快乐,中国式现代化的普惠底色,就在这一趟趟列车的往返中愈发鲜明。
面向未来,随着铁路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推进,我们更加坚信,中国铁路将继续以民生为根本,以创新为动力,以开放为路径,不断织密铁路网,提升服务品质,加强国际合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当更多的高铁穿梭于城乡之间,当更多的国际列车连接起世界各国,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图景必将更加绚丽多彩,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梁超、孙马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