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成渝双城经济圈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从高原“黑精灵”到国际餐桌:黑水色湾藏香猪的“升咖”之路

如果说阿坝州黑水县的绿水青山是大自然馈赠的瑰宝,那么色湾藏香猪便是这片土地孕育出的“黑色精灵”。日前,天府粮仓·第十一届四川农博会最受欢迎农产品及品牌名单公示,“黑色精灵”榜上有名。近年来,随着阿坝州黑水县深耕“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建设,色湾藏香猪从品质、到品牌一路升级,深受市场青睐,藏香猪产业则向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全速迈进。

科学育种赋能 品质升级

作为四川阿坝州黑水县的特有产物,色湾藏香猪是罕见的高原放牧猪种,有着50多年的发展历史。它们主要栖息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原环境中,是经过长期自然封闭选育形成的优质地方猪群。这类猪活泼好动,喜欢拱食天然野生植物和果实,具备较强的抗病能力,且能耐受高寒环境和粗饲料,其肉质也因此具有皮薄、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

凭借品质佳、味道好,近年来色湾藏香猪市场需求不断增大。但县域内藏香猪养殖方式相对传统,且全县暂无保种场,如何保持品种纯正、提高养殖品质成为养殖重点之一。

为确保色湾藏香猪优良基因传承、优良品质保持,黑水县投入近1000万元资金(资金投入周期为2025年前,用于启动初期工程建设),启动两大工程——“色湾藏香猪遗传资源保护及优化工程”与“色湾藏香猪产品品质特色挖掘及提升工程”。

通过建立色湾藏香猪保种群、开展性能测定和世代选育、开发藏香猪肉新产品加工线、建设藏香猪质量监管体系等多项措施,为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2025年以来,黑水县持续投入资金,加速推进规范化养殖基地建设,定制标准化养殖场及屠宰加工设施设备,进一步提升养殖基地硬件水平,推动藏香猪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今年4月12日,黑水县色湾藏香猪专家工作站正式揭牌,标志着黑水县藏香猪产业发展实现关键突破。专家“护航”,为色湾藏香猪高质量生产出口基地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科研保障。

产业规范发展 标准升级

“嘀——”随着扫码枪的声响,一批刚下生产线的藏香猪冷鲜肉完成了溯源信息录入。这是黑水县藏香猪冷链包装车间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黑水县按照“1+4+60+N”的发展模式,快速推进色湾藏香猪产业发展,逐步构建了“良繁+养殖+产业加工+市场营销+服务”的全产业链条。

截至2025年上半年,当地建成生猪定点屠宰场1个,年屠宰量可达23万头(其中乳猪20万头、成年/育肥猪3万头);建设长河坝农产品加工园区,建成色湾藏香猪食品加工基地(扶贫车间),年可加工色湾藏香猪肉制品2000吨;利用加工园区冷藏库和冷链物流运输优势,初步构建从技术研发、规范养殖、屠宰分割(冷鲜肉)、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到品牌销售的色湾藏香猪一体化产业链。

规模上去了,标准管理更要抓得牢。在企业标准《黑水色湾藏香猪养殖技术规程》实施基础上,黑水县研究制定《黑水色湾藏香猪生产技术控制规范》等标准进行规范管理。具体落实中,黑水县以搭建涵盖“生产、加工、流通、品牌、质量控制、管理”等子体系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为目标,推进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建设、养殖场标准化提升扩建,以及标准应用、标准化宣传贯彻和监督实施,推动色湾藏香猪生产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全力打造高原特色养殖产业标准化范本。

经过不懈努力,2025年6月,色湾藏香猪产业基地成功被列为“四川藏香猪高质量生产出口基地”。

品牌价值提升 市场升级

2017年,色湾藏香猪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三品一标”中“农产品地理标志”范畴),自此这个来自川西高原的“黑色精灵”市场知名度不断提高,销往北上广和浙江、重庆、成都等大中城市。

为进一步拓展销路,近年来黑水县多措并举,通过多种渠道打响“色湾藏香猪”品牌。产品开发上,大力支持四川奥太、黑水康鑫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创新,开发出冷鲜肉、腊肉、火腿、肉酱、罐头等“1+5”系列特色产品;销售渠道上,支持黑水县益禾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渝邻农业公司等分别在成都、重庆、彭州等建立门市和销售点4个,实现“线上+线下”供应渠道稳定发展。

2024年,借助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天府粮仓”精品品牌“一带一路”行香港推介活动,黑水县成功让色湾藏香猪市场版图拓展到国际市场:通过政企共同努力,香港食品委员会在深圳试吃色湾藏香乳猪样品后,达成10万头乳猪采购意向。今年3月19日,四川藏香乳猪香港首发仪式举行,首批1000头冷冻藏香乳猪运往香港,2025年供港藏香乳猪将达1万头。

从高原牧场到国际餐桌,色湾藏香猪的“升咖”之路,展现了踔厉打造“三品一标”的无限潜力。未来,随着产业链的持续完善和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色湾藏香猪必将成为高原特色农业的一张靓丽名片,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让更多消费者品尝到这份来自雪域高原的美味馈赠。(文、图/郝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