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成都市新都区三河街道以“锦绣先声”演艺品牌为核心,联动锦门景区、音乐·百花谷、漫花庄园三大核心文旅载体,推出系列音乐文化活动。从草坪经典音乐会到景区沉浸式氛围演艺,音符贯穿假日全程,既构筑起“全域覆盖、多点共振”的文化图景,更以“音乐+文旅+消费”融合模式激活区域经济,成为成都建设国际音乐之都的基层实践样本。
系列乐章联动:从核心盛宴到全域浸润
双节期间的三河街道,不同场景同步流淌着悦耳旋律,形成层次丰富的听觉盛宴。10月6日,“致敬经典・月满情长”中秋时光音乐会在“锦绣先声”草坪广场温情开演。全编制大乐队现场演绎《潇洒走一回》《一生所爱》等15首经典曲目,专业级音响系统让户外场景实现媲美室内剧场的听觉体验;月光与舞台灯光交相辉映,现场座无虚席,掌声与合唱声此起彼伏。“坐在月光下和家人听老歌,逛民国街区看非遗,这才是中秋该有的样子。”市民王女士的感慨,道出了众多参与者的共同心声。
音乐·百花谷的氛围演艺同步升温。景区以“国潮花灯狂欢节”为载体,在音乐广场设置特色演艺区,将音乐元素深度融入非遗打铁花、篝火晚会等活动——非遗铁花绽放时伴着动感旋律,篝火燃起时歌声四起,每日为游客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作为以“音乐”命名的特色景区,其常态化音乐氛围营造与锦门音乐会形成呼应,共同夯实街道“音乐+文旅”发展基底。
此外,三河街道在各景区及部分商圈配套设置音乐互动点位,通过精选背景音乐、邀请街头艺人驻场等轻量化形式,构建起“核心演出+氛围演艺+互动体验”的三级音乐活动体系,让音乐渗透假日每一处场景。
文化聚气促消费:多赢格局显成效
系列音乐活动成功构建“以声聚人、以人促消”的良性循环,经济带动效应持续释放。其中,锦门音乐会的拉动作用最为直观——演出当晚,大量观众提前抵达景区打卡消费,民国风情街区的文创店、特色餐饮店铺客流络绎不绝。“往年中秋营收多依赖零散客流,今年看完演出的客人一波接一波,店里的文创产品销量比去年涨了不少。”景区文创店主的表述,直观印证了活动的经济价值。这种“观演+游园+消费”的连贯体验,让音乐盛宴自然延伸为消费热潮。
今年以来,三河街道依托“锦绣先声”舞台,已累计举办原创音乐会、嘻碟音乐节等各类演绎活动50余场,累计吸引超5万人次参与,间接拉动周边餐饮、文创产品消费。此次双节活动再次验证,音乐活动能精准撬动消费潜力,实现“居民得欢乐、商家得收益、景区得活力”的多赢局面。
长效布局谋远:“音乐+”赋能发展新篇
此次双节系列活动,正是三河街道深耕“音乐+”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其中,“锦绣先声”草坪广场作为重点打造的户外演艺空间,依托专业级声光电设施与紧邻锦门景区的区位优势,已彰显出强大的活动承载能力与市场发展潜力。
展望未来,三河街道将进一步深化“1+N”演艺布局:以“锦绣先声”为核心载体,引入音乐节、主题演唱会等常态化演艺项目;同时联动锦门、音乐·百花谷、漫花庄园等景区,培育差异化音乐演艺场景,逐步打造具有区域辨识度的演艺IP。街道还将持续扩展演绎经济外延,既围绕群众需求推出惠民文化活动,又通过市场化运营激活经济动能——让音乐既是滋养居民精神的“沃土”,更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为成都国际音乐之都建设持续注入新活力。(来源:新都区三河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