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丹桂飘香。10月14日,川渝退役军人跨省域职业技能培训试点首期培训班在宜宾正式启动,此次试点吸引了川渝两地635名退役军人踊跃报名,标志着跨省域职业技能培训进入实施阶段,为全国探索跨区域退役军人培训合作开辟新路。
破壁:从省域界限到协同发展
试点选址川南重镇宜宾,颇具深意。宜宾不仅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战略支点,更拥有动力电池、晶硅光伏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对技能人才需求旺盛。
本次试点是落实川渝两地《退役军人事务合作框架协议》《川渝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合作协议》的具体行动。通过建立跨省协调机制,试点直面退役军人反映最集中的“培训就业一体化”需求,推动两地培训标准统一互认,构建资源共享平台。
精准:培训就业无缝衔接
随着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储能电站运维、电动汽车充电桩安装检修等领域面临巨大人才缺口。首期开设的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电力电气设备安装工(电动汽车充电桩安装检修工)、电工3个专业5个班次,正是精准对接这一市场需求的及时响应。
成都工业学院创新打造“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推荐”四位一体模式,已精准对接159家企业,储备171个适配岗位,确保培训与就业无缝衔接。后续还将陆续推出白酒酿造、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等12个培训项目,充分实现退役军人技能提升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创新:三大特色打造示范标杆
此次试点具有三大创新特色:培训期间,川渝两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将密切协同,构建多层次协作体系,打造资源共享平台,创新政策支持体系,为参训学员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承训院校成都工业学院将配强师资力量,优化课程设置,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确保培训质量。
展望:为全国探索可复制经验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开展跨省域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试点,是川渝两地教育培训工作一体化服务国家战略的关键举措,也是以“小需求大集中、大需求小集中”组训模式,以“培训促就业”为关键抓手,突破省域界限、创新人才培育模式的重要探索,既要打通退役军人稳定就业的“最后一公里”,也要为全国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让广大退役军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广阔天地中再立新功。(文、图/宜宾市退役军人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