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上午10时,四川资阳决胜‘十四五’擘画新蓝图”主题新闻发布会召开。发布会通过图文直播形式向中央、省、市及成都市媒体介绍资阳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聚焦项目投资、综合交通、营商环境三大核心议题回应社会关切。

经济社会全面进阶,五组关键词彰显发展底气
发布会上,资阳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王凤先以“量质提升、区位交通同频共振、特色产业质量优异、公共服务普惠提质、发展条件整体跃升”五组关键词,系统呈现资阳“十四五”发展答卷。五年来,资阳经济总量迈上千亿台阶,GDP年均增速6%居全省前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21个月稳居全省前4,市场主体数量较“十三五”末增长46%,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连续7年领跑全省,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
产业发展方面,资阳构建起多元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口腔医疗器械产业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374个“牙谷造”产品走向全球;机车出口34国,成为全国最大内燃机车出口基地;商业火箭“三发三捷”,建成全球首个超导磁悬浮电磁发射平台。农业领域,安岳柠檬品牌价值达191亿元,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70%,雁江柑橘、乐至蚕桑均稳居全省前列,形成“一县一品”特色格局。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进出口总额突破60亿元,方特文旅累计接待游客86万人次,明略科技港股上市实现本土上市企业零突破。
民生保障持续加码,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占比始终保持6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超十万人,新建、扩建义务教育学校25所,新增学位3.5万个,川音美院实现本科教育零突破;三甲医院增至10家,县域医共体建设居四川省前列,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养老床位利用率全省第二,资阳入选全国十个老龄工作联系点之一。城乡建设同步提速,城市建成区面积拓展至117平方公里,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15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成投用,“资阳蓝、沱江绿”成为城市鲜明底色。
三大核心领域突破,夯实高质量发展支撑
项目投资跑出“加速度”市项目编研和推进中心主任陈龙介绍,“十四五”以来资阳以项目投资为“牛鼻子”,通过现场推进、全生命周期管理等超常举措,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7.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连续4年居全省第1,占比提升26.6个百分点并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37个投资超10亿元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超760亿元,成自宜高铁、轨道交通资阳线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用。创新建立三级项目储备体系,累计储备项目超1600个、总投资超3700亿元,争取中省政策资金超200亿元,发展根基持续筑牢。
综合交通织密“通勤网”“资阳已成为四川首个通市域(郊)铁路的地级市!”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夏木礼详解交通建设成效。“十四五”期间,资阳加快构建“8高9轨16快”立体交通网络,4条铁路建成运营、2条加快建设、3条推进前期工作,轨道交通资阳线、成宜高铁(全省首条350千米/小时高铁)相继通车,运营里程达136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45公里,较“十三五”末增加65公里,高速路网密度居全省第6位,成都都市圈排名第1。预计到2030年,资阳将建成7条铁路,运营总里程超350公里,“成资渝1小时通勤圈”全面成型,深度融入成渝相向发展极核。
营商环境升级“强磁场”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敏表示,资阳连续4年保持全省营商环境良好梯队,2024年优秀指标同比提升120%,经营主体总量达17.7万户。政务服务全程网办率从35.9%提升至96.26%,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压缩至41个工作日以内;工业用水用气成本居全省前列,创新推出“资商保”为个体工商户提供保障,累计降低企业用电成本1100余万元。下一步,资阳将构建“五四三”工作体系,推动营商环境从“降成本”2.0版本升级至“建生态”3.0版本,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完善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展望“十五五”,资阳将聚焦“建设成都都市圈现代化产业新城和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示范区”目标,持续“资”聚动能、“阳”帆奋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资阳新篇章。 (文、图/临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