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税改看四川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四川自贡:以税为笔 为乡村振兴添力赋能

2025年乡村振兴进入提质增效阶段,产业升级、业态创新成为核心方向。自贡税务部门紧跟政策导向,把住农时脉搏,以《支持乡村振兴税费优惠政策指引(2.0)》为依托,整合109项涉农优惠政策,落实“政策找人”机制,精准匹配种养户、农企需求,用“田间辅导、云端办税”等接地气的服务,将税惠红利转化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政策落地,破解种养户发展难题

“以前总怕政策看不懂、用不上,现在税务干部把‘优惠账’送到家门口,我们搞种养更有信心了。”大安区回龙镇古井村“稻虾轮作”基地负责人林光强的感慨,道出了许多农户的真实感受。

这片曾经的50亩零散荒地,一度因资金不足、技术薄弱而难以发展。2024年,税务干部上门走访时,针对基地“稻虾共生”的种养模式,逐项梳理“六税两费”减免、涉农项目税收优惠等政策,测算出近7万元的减免额度,正好填补了虾苗采购的资金缺口。

如今,基地已建成配套沟渠、防逃网等基础设施,形成“稻护虾、虾肥稻”的绿色循环模式,不仅实现农药化肥“零投入”,亩产稻谷达550公斤、小龙虾200公斤,综合收益较传统种植提升三番,还为农户带来“土地租金+务工收入”的双重收益,每亩年增收超2000元。

同样受益于精准政策的,还有荣县长山镇德胜家庭农场。农场主张文君经营着430亩稻田,多年来采用“稻虾混养”模式,但此前因台账不规范、发票开具不熟悉,始终不敢扩大规模。了解情况后,税务人员上门开展“一对一”辅导,用“案例算账”的方式讲解“自产农产品免税”政策,规范成本抵扣流程。

今年,农场延用“迟种晚收”的农事节奏,实现“一水两用、稻虾双收”,化肥施用减少60%以上,农药施用减少80%,不仅实现“水稻亩产千斤、虾产500斤”的稳产目标,还享受税收优惠近万元,相当于多增收2亩稻田的收益。“政策讲透了,我们就能放心往田里投钱,把‘一亩田’的效益做到最大。”张文君说。

针对种养户普遍面临的“政策理解难、流程操作弱”问题,自贡税务部门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通过“田间办公”“案例教学”等接地气的方式,精准匹配种养模式与税收优惠,手把手辅导涉税实操,在扫清政策享受障碍的同时,也夯实了规范经营的基础,让税惠政策真正成为破解资金短缺、规模受限等难题的“金钥匙”。

红利护航,助力农企升级产业链

农业提质增效,离不开产业链从“田间”向“车间”和“市场”的延伸。自贡税务部门聚焦农企在设备更新、仓储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的需求,以精准税惠为支撑,助力农产品从“初级产出”向“深加工+品牌化运营”转型。

在荣县游龙粮油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全自动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稻谷经负压清理去除杂质、低温升碾米保留营养、精细抛光提升品相,短短几分钟便转化为晶莹的白米;机械臂精准完成装袋、码放,整套流程人工成本较传统加工模式直降50%。

“2023年升级这套设备时,前期投入压力不小,还好有‘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和涉农企业增值税减免政策,两年累计减免近60万元。”企业负责人曹女士介绍,这笔红利直接缓解了设备采购的资金压力,让升级计划得以顺利落地。

政策赋能不仅限于生产环节,更延伸至产业链的“后端保障”。借助税惠红利,公司扩建了3个总储量5200吨的圆桶粮仓,彻底解决了丰收季“存粮难”问题。如今,公司日均产量从80吨提升至150吨,其打造的“游龙灿米”因口感柔软弹润、营养保留充分,赢得市场青睐,目前正与仁寿县洽谈合作,推动“荣县好米”进一步打开川南乃至全省市场。

而在富顺,四川省雒源俊峰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则借助税收政策,构建起“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体系。在公司10万吨智能化稻米加工线旁,色选机精准剔除异色米粒,包装上的二维码可实时追溯稻谷产地;依托10万亩订单基地,公司年产量达3万余吨,销售额超9500万元。

“我们业务涵盖种植、加工、销售,涉税环节多,以前总担心风险。”公司负责人王登友说,税务部门的“链式服务”帮企业梳理出混合销售、成本核算等5类风险点,还建立了动态防控台账,“现在合规经营心里有底,今年已投入200余万元用于‘富顺再生稻’品牌升级,市场认可度更高了。”

服务扎根,激活乡村产业新活力

税惠政策的温度,不仅体现在田间和车间,更渗透到乡村小微产业的发展中。

在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姐村,闲置多年的老厂房如今变身彩灯生产基地,工人正专注地为“稻田蛙鸣”主题彩灯粘贴亮片。“刚转型时,我们不知道小规模纳税人能享受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免税政策,订单量一直不敢扩大。”村集体负责人回忆道,税务干部上门宣讲政策时,还帮其规划了“文创+农业”的发展路径,指导规范发票开具流程。今年,基地预计增收超100万元,带动12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让乡村闲置资源焕发新生。

沿滩区金银湖花椒大豆现代农业园区的科研田里,另一番忙碌景象正在上演。四川省现代种业发展集团种芯农业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员正为新培育的“贡夏豆20”豆荚测产,该品种豆荚修长、抗倒伏、病虫害少,生育期短一周,蛋白质含量高,特别适合川南地区种植,可使亩产提升15%。

“2024年公司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累计减免392万元,全部投入品种改良。”公司负责人手持饱满的豆荚介绍,目前该品种已推广至周边5个乡镇,惠及200多户农户,每亩助农增收600余元。“好政策让科研人员能安心扎在田里,把最好的种子交到农民手中。”

下一步,自贡市税务部门将始终以“减负”为基、以“赋能”为要,让政策红利直达田间地头,让服务创新适配乡村新业态、新需求,以税务力量护航乡村振兴的行稳致远。(文、图/陈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