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见证新甘肃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甘肃省抗癌协会肿瘤异质性与个体化治疗专委会正式成立

11月9日,“甘肃省抗癌协会肿瘤异质性与个体化治疗专委会”成立会议在兰州召开。本次会议由甘肃省抗癌协会主办,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医院承办,来自省内市(州)、县区医院相关专业人员8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肿瘤精准治疗领域重要平台的诞生。

会议伊始,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医院党委书记张云做开场致辞,张书记指出:当前,肿瘤防治事业正经历着从“群体化”到“个体化”的深刻变革。肿瘤是高度“异质性”的复杂疾病群,诊疗策略需从“一刀切”转变为“量体裁衣”的模式,推动肿瘤异质性与个体化治疗的研究与实践,对于提升甘肃省整体肿瘤防治水平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医院乳腺病诊治中心副主任包蔚郁教授主持会议。王千千副主任医师详细介绍了专委会的前期筹备情况。甘肃省抗癌协会秘书长张秋宁教授宣读同意成立甘肃省抗癌协会肿瘤异质性与个体化治疗专委会的批复文件,殷切期望专委会能够在中国抗癌协会相关分会指导下汇聚多学科力量,深入探索肿瘤异质性的机制,推动个体化治疗的创新与落地,最终惠及广大患者。

经投票表决,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医院乳腺病诊治中心副主任田迎霞教授当选为甘肃省抗癌协会肿瘤异质性与个体化治疗专委会第一届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医院乳腺病诊治中心主任杨碎胜教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赵达教授当选名誉主任委员。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省中心医院马秀芬教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宋爱琳教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令晓玲教授、甘肃省中医院乔如丽教授、甘肃省人民医院张旭霞教授、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党政教授当选为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医院乳腺病诊治中心副主任包蔚郁教授当选为专委会秘书长兼常委,以及来自甘肃各地市的16位常务委员,共计73位委员当选。

选举完毕,第一届专委会主任委员田迎霞教授致辞并提出专委会成立后将致力于以下几项核心工作:第一,搭建高水平学术平台,促进学科深度融合,推动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多学科协作(MDT)模式。第二,推动诊疗规范落地,提升精准诊疗水平。规范基因检测、分子分型的临床应用,推动检测结果的互认共享。第三,加强科研协作攻关,推动临床转化应用。设立专项研究课题,鼓励多中心临床研究。第四,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夯实事业发展根基。第五,加强科普宣传与患者关爱。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支持治疗贯穿始终,最大程度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成立仪式后,会议进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环节。令晓玲教授、乔如丽教授分别针对HR阳性乳腺癌从晚期到早期的相关研究、HER-2阳性乳腺癌强化辅助治疗共识及争议、副反应管理应对策略等热点议题作了专题报告,现场讨论热烈,学术氛围浓厚。

田迎霞教授为甘肃医院乳腺疾病的引领者和推动者杨碎胜教授颁发名誉主任委员聘书,杨教授做大会总结并指出:专委会的成立是甘肃省精准医疗迈出的关键一步,它标志着我们不再满足于“治疗疾病”,而是要致力于“治疗每一位患有疾病的独特个体”。同时杨碎胜教授也对专业委员会的发展充满期待:希望专业委员会能够为青年医生搭建学习平台,提供实践机会,让创新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个体化治疗离不开病理、影像、内科、外科、放疗等多学科的深度交融。要主动打破学科壁垒,建立真正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要把临床中的“为什么”转化为科研课题,再用研究成果回馈临床,形成从临床到实验室再回到临床的良性循环。最后全体专委会委员合影留念。

相信随着甘肃省抗癌协会肿瘤异质性与个体化治疗专委会的成立,甘肃省肿瘤防治事业有望迎来新的突破,为广大肿瘤患者带来更多生存与康复的希望。(文、图/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