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视讯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农发行四川通江县支行:近14亿元金融活水“贷”动通江蝶变,书写政策性金融“主力军”担当

农发行四川省通江县支行始终立足主责主业,精准对接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资金需求,主动聚焦通江农业农村建设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综合运用信贷产品“组合拳”,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及时把政策性金融活水引入农业农村建设最前沿。

今年以来,该行已累计投放各类贷款近14亿元,位居全县金融同业前茅,主要支持了诺华路、山花顶隧道、产城融合、传统村落保护、美丽乡村路、茶叶产业园区等县域多个重点项目建设,以扎实行动书写政策性金融赋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担当。

强基:城乡融合再提速

穿行于通江县域的城镇乡村,焕然一新的老旧小区、整齐连片的绿色农田、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城乡蝶变满目胜景。

投放贷款1.32亿元,支持全县16个国家传统村落历史建筑风貌修缮与修复,助力传统村落保护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区,让传统村落焕发出新生机;投放0.4亿元用于支持通江县优势产业智慧灌溉一体化建设项目,满足陈河、广纳等4个乡镇羊肚菌基地、茶园、花卉苗圃基地灌溉、施肥,进一步提高通江县特色经济作物的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助力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在“城市更新”端,投入1.18亿元贷款用于支持全县范围内包括金家沟、梨树巷等多个老旧小区改造,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实现建筑外墙美化,塑造宜居城市新风貌,让红军“旧城”焕“新颜”。着眼于“区域联通”,畅通城乡互联,投入5.41亿元支持“四好农村路”及骨干路网建设,目前区域内公路网密度与通达性显著提升,为实现人民群众稳步增收提供重要的交通支撑。

提质:产业链条再延伸

秦巴山区层峦叠翠,云雾缭绕。空山之间,成群黄牛悠然漫步;林下溪畔,青峪黑猪自在觅食;远望处,连绵茶园依山就势,绿浪翻涌,一同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丰饶与希望。

通江茶园茶香四溢,空山黄牛、青峪黑猪肉质细腻、风味独特。为将这一特色资源优势合理利用,该行精准滴灌,以特色产业发展为载体,着力打通从养殖生产到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脉络”。累计投放4.75亿元重点支持空山牛、青峪猪良种繁育、科学养殖和冷链物流建设,推进优质畜牧健康养殖的产业化进程;另投放1.92亿元信贷资金,实现茶园升级改造、茶叶生产加工,推动通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让“金山银山”流入老百姓口袋。

绘景:生态文明焕新颜

走进通江县高明湖湿地公园,在郁郁葱葱的树木绿植的掩映下,一条健身步道从中穿出,推着婴儿车的老人正漫步其中,而在不远处,一汪湖水在阳光的折射下波光粼粼。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个荒芜的水库,周围杂草丛生,污水横流。

绿色是通江的底色,也是发展的本色。为让这片土地重换“新装”,该行主动对接当地融资需求,围绕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绿色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重点方向,今年以来累计投放绿色贷款3.89亿元,绿色信贷余额超15亿元。先后支持了包括高明湖湿地公园、青峪口水库项目建设、绿色种养循环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绿色项目,打造生态公园2700亩,惠及20万居民饮水安全,为筑牢区域生态安全屏障贡献了金融力量。

此外,该行积极探索“红色文化+绿色生态”融合发展的金融支持路径,贷款4.16亿元支持储备林、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治理等生态发展与修复类项目建设,促进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有效转化,打造革命老区绿色发展的典范,实现“红色路”铺就“致富路”。

农业的升级、产业的崛起、文旅的繁荣,最终汇聚成一道通江红军城的生动图景。当科技的齿轮与农业的沃土共振,当文旅的传承与红色的基因交织,这片充满希望的红色土地,正在政策性金融的力量下,焕发出勃勃生机!(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