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税改看四川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50+门店的本土蛋糕店,如何用“信用”赢得市场金钥匙?

从一款地方月饼的匠心研制,到因纳税缴费信用B级险些错失商机;从一张发票异常触发的内控升级,到全门店标准化管理带来的合规跃升——攀枝花市红蜻蜓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红蜻蜓食品”)在不断夯实税务合规基础、构建风险防控体系的过程中,不仅成功获评A级纳税人,更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信任、打开新局,走出了一条以“合规力”提升“竞争力”的稳健发展之路。


B级评价带来合作受阻

2008年6月,为扩大生产规模,红蜻蜓食品将加工车间搬迁至攀枝花市东区华山工业园区,并引进了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同年,红蜻蜓食品率先在攀枝花糕点行业中通过国家质监局食品安全认证,标志着其在规范化经营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在企业稳步发展期间,红蜻蜓食品始终想打造一款真正属于攀枝花人自己的月饼。经过复杂的配方调整和工艺改良,其蜂蜜小火腿月饼成功推出,市场反响热烈。

但在喜悦之下,却有新的隐患。因企业财务岗位人员变动,纳税申报出现数次疏忽,致使企业纳税缴费信用级别连续多年被评为B级,忙于拓展市场与研发新品的负责人李勇对此并未深究。

直到2023年,一次关键的跨省合作洽谈,终于为这份被忽视的隐患亮起了红灯。对方在背景调查中发现红蜻蜓食品连续多年的B级纳税缴费信用记录,合作态度表现出迟疑。“贵公司的纳税缴费信用级别连续多年都是B级,这让我们对合作的稳定性有些顾虑。”对方负责人这句话至今萦绕在李勇耳边。

为挽回信任,李勇顶着压力多方沟通,出具大量材料证明企业仅因申报逾期导致信用降级,并无实质性经营问题。尽管合作最终达成,对方仍采取了保守策略:仅签订预期订单的65%,剩余35%需待首批合作完全顺利后再续签。

这一结果使红蜻蜓食品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与生产安排的不确定性。那段时间,李勇日夜奔波于协调生产进度与原料采购,生怕任何微小失误影响合作延续。

这次经历让他彻底清醒:纳税缴费信用绝非纸上分数,它直接关乎商业信任,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机遇与市场空间。


构建财务内控“防火墙”

自此,红蜻蜓食品开始全面提升内部管理。李勇带领团队着手强化财务基础,探索建立一套以税务合规为起点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有效保障企业的稳健运营。而这一体系的构建与落地,最初源于对一张进项发票的日常审核。

税务人员在红蜻蜓食品门店了解店铺经营状况和产品销售情况


“我们的风险防控不是凭空设计,可以说是从一张发票的‘异常’开始的。”企业财务负责人黄艳说。此前,财务人员在月度发票认证与账务核对过程中,发现主要原材料奶油采购成本突然环比上升约15%。这一异常数据立刻触发了内部警觉。

“发票是税务处理的起点,成本异常直接关系到进项抵扣和后续核算的准确性,必须查清根源。”财务部门随即启动调查机制,协同采购部门调取相关订单、合同与全部进项发票,逐笔核对数据。经深入排查,最终确认异常源于市场价格短期波动及供应商临时调整报价共同导致的。

在财务部门通过数据发现这一问题后,采购部门迅速介入,凭借扎实的数据支撑与供应商重新协商,锁定了更合理的采购价格;同时企业及时优化策略,通过引入备用供应商、灵活调整采购批次等方式,在一个月内将成本拉回正常水平,成功避免了数万元的潜在损失。

“事后补救不如事前预警和事中控制。”企业负责人李勇强调。由此,企业将此次应对流程固化为“发现—调查—处理—优化”的常态化响应机制。如今,总公司已对主要原材料采购成本设定波动预警线,系统自动提示异常,财务人员及时审核;财务与采购、仓储等部门也建立起月度沟通机制,不仅核对数据,更共同研判业务动因,从源头掌握波动情况;此外,总公司还定期组织各门店财务人员开展政策与实操培训,覆盖税收新政、系统操作及内部管理规范,全面强化从票据审核到纳税申报的全流程合规能力。一场成本风波,最终推动企业建立起更敏捷、更协同的合规管理体系。

“现在回头看,合规管理为我们提供了更清晰的经营视角。”黄艳总结道:“它让我们从被动应对检查,转变为主动发现并纠偏、优化财务管理中的问题。而这一切,正是从审好每一张发票,盯住每一个异常数据这样的基础工作做起的。”

通过这套行之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红蜻蜓食品近年来在税务核算与纳税申报方面准确性持续提升,不仅有效规避了潜在的财税风险,也为企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保障。


从“各自为战”到“一体管理”

在构建起内部风险防控体系之后,迅速扩张的红蜻蜓食品迎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让分散在“三区两县”的50余家门店,在财务管理上步调一致、合规有序。

“我们公司的门店分布广、数量多,过去各门店独立核算,管理分散,涉税风险其实相当高。”会计王位道出了当时红蜻蜓食品所面临的管理痛点。

当地税务部门在日常走访中了解到这一问题后,对企业的申报数据、财务报表、发票信息等进行综合分析,精准识别潜在风险隐患,并结合企业经营特点和管理模式,及时为企业梳理零售行业常见的发票使用风险和纳税申报难点,指导企业制定统一的财务规范手册和涉税事项操作指南。在此基础上,红蜻蜓食品针对性构建了一套覆盖所有门店的标准化财务流程。通过推行统一的财务系统、建立定期培训机制,确保各门店在发票管理、纳税申报和财务核算等关键环节实现规范运作。

“以前各家门店基本是‘单打独斗’,财务人员对政策理解不一,财务处理各有各的做法,出了问题也不知道该问谁,总感觉心里没底。”一位在红蜻蜓食品工作了五年的门店店长张珊表示:“现在所有流程都有标准,总公司还定期组织培训。我们按规范操作,效率提高了,风险也明显降低。”

这套标准化管理流程很快在实战中得到了检验。2024年初,在一次全公司范围的涉税风险自查中,王位通过对比当期数据与历史数据,发现某区域门店的原材料进项税申报存在差异。公司随即启动调查,一周内完成21家相关门店的财务核查,及时纠正了因会计处理不当导致的申报问题,避免了潜在风险。

“如今我们实行统一的税务管理标准,每季度组织培训,每半年进行内部审计。”财务负责人黄艳介绍,这些措施不仅系统性地降低了涉税风险,更在全员中筑牢了“规范管理、主动合规”的意识根基。2024年,红蜻蜓食品凭借日益完善的内部管理和规范的纳税行为,成功获评纳税缴费信用A级纳税人。与此同时,诚信纳税带来的品牌效应也随之释放——其蜂蜜小火腿月饼在第二届“南侨杯”中华糕点国际锦标赛获得金奖后,订单从成都、云南等地纷至沓来。

税务人员在红蜻蜓食品门店,讲解发票开具流程,辅导操作电子税务局


“A级纳税人的身份实实在在地增强了客户与我们合作的信心。”李勇表示,“好的信用为我们赢得市场认可增加了重要筹码。”

良好的纳税缴费信用,仿佛一把开启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2025年1-10月,红蜻蜓食品销售收入达2111万元,仅国庆、中秋“双节”期间,礼盒装月饼就售出近4000盒,销售收入约120万元。

目前,红蜻蜓食品的发展步伐愈发清晰:计划在三年内新开10至15家门店,并筹建蜂蜜小火腿非遗工坊和非遗博物馆,让这道攀枝花风味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文、图/王星入、樊清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