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见证新甘肃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临夏市公安:警力沉进街巷里,平安暖透民心间

2020年的八坊十三巷,青石板路还带着几分冷清,巷里只有30余家零散商铺,多是本地人的小面馆、杂货铺。民警达富强的巡逻包里,依旧装着厚厚的矛盾纠纷登记本和磨破边的民情地图,只是那时的“忙”,多是帮独居老人买水电、调解邻里晒衣占地的小摩擦,偶尔还要帮为数不多的游客找路。“别看商铺少,家长里短的事儿不少,有时刚帮张奶奶修完水管,又得去劝李叔和邻居别为宅基地吵。”达富强揉着酸胀的膝盖说,“要是人手再多点,能多顾顾巷里的安全隐患就好了。”

民警调解涉旅游矛盾纠纷后双方握手言和


“十四五”期间,临夏市公安局推进“警力下沉、警务前移”,随着八坊十三巷文旅发展提速,商铺逐渐增至200余家,达富强的“单打独斗”也很快变成了“团队作战”。2022年,3名年轻民警和4名专职辅警加入他的片区,不仅联合社区干部、退休老党员、商户代表组建了“街巷调解队”——有人熟邻里情,能拉家常解心结;有人懂政策法规,可讲条款明权责;还有人跟着商铺增多学了经营门道,善于化解商户间的新摩擦,多方合力让调解更接地气。

变化藏在巷子里的细节里。

2023年夏天,随着游客增多,巷里两家新开的餐馆因共用排烟管道起了争执,店主马先生和李先生吵得面红耳赤,连生意都停了。“街巷调解队”当天就上门,辅警马兴志先拉着两人回忆商铺刚开张时互相帮衬的情分,民警张顺旭拿出《民法典》中关于相邻权的条款,逐条分析双方责任,商户代表老张还结合自己经营面馆的经验,提议共同改造排烟管道、错峰排烟。不到两小时,两家不仅握手言和,还当场敲定了改造方案。“以前调解多是邻里小事,现在商户多了,新问题也多了,但人多办法多,比我以前‘硬磨’高效多了!”达富强翻着新登记本,上面“已办结”的红勾格外醒目。

警力下沉更让服务贴得近了。

在前河沿社区,下沉民警把“警务室”搬到了街巷里,随着商铺和游客增多,每周三的“便民服务日”还多了“商户安全指导”“游客应急帮助”的内容。2024年春节前,独居的苏奶奶想给外地孙子办居住证,辅警马梦鸽带着移动警务终端上门,拍照、录入、提交全流程不到20分钟;同时段,巷里一家手工艺品店老板着急补办营业执照,民警也在服务日当天帮他完成了线上申报。“以前得拄着拐杖跑派出所,现在在家门口就办好了。”苏奶奶拉着马梦鸽的手,塞来刚炸好的“油香”,“你们不仅顾着我们老人,还帮商户办事,真是贴心!”

这五年,临夏市公安局累计向基层一线下沉警力313名,见证着八坊十三巷从冷清到热闹、商铺从30余家到200余家的变迁;同步在全市7个街道、4个镇建起20支“街巷调解队”,针对八坊十三巷、东部市场等重点区域,还组建了景区安保、商户联勤等特色小分队。数据是最好的见证:全市共化解邻里纠纷、商户矛盾、家庭摩擦等各类问题1.2万余起,化解率从2020年的89%提升到2025年的98.6%,八坊十三巷的纠纷警情更是下降了62%。

如今再走在临夏市的街巷里,八坊十三巷的商铺挂着鲜亮的招牌,民警和调解队员一起巡查的身影穿梭其间,商铺老板、居民、游客见到民警都会笑着打招呼,登记本上的“待办”越来越少,群众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这份“十四五”答卷,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警力跟着街巷变迁沉下去的脚步,有矛盾化解在萌芽的耐心,更有藏在油香里、笑容里的民心温度——这是临夏市公安用“沉下去”的担当,换来的“浮上来”的平安。(文、图/马志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