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陇原大地被深秋的暖意包裹,张掖市临泽县的养老社区里,一抹年轻的身影格外醒目。他就是甘肃农业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生赵亮,老人们口中亲切的“小赵娃”。今年重阳节,他再次如约踏上志愿服务之路,这已是他连续第五年用实际行动诠释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用五年青春书写了一曲志愿服务的暖心乐章。
时间回溯到五年前,刚踏入甘肃农业大学的赵亮,在学长学姐的带领下加入了学校公益部。从特殊时期的防疫志愿者,到特殊儿童学校的公益助学使者,每一次公益经历都在他心中埋下了志愿服务的种子。“学校一直倡导‘学农爱农、服务社会’的理念,这些公益活动让我真切感受到,付出爱能给他人带来温暖,也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赵亮回忆道,正是这份最初的触动,让他坚定了投身志愿服务的决心。

五年来,赵亮的志愿服务足迹遍布陇原大地。从兰州的安宁区、城关区、皋兰县,到张掖的甘州区、山丹县、临泽县,无论是学习之余,还是寒暑假期,他的身影总能出现在需要帮助的老人身边。在网络公益活动中,他为老人提供日常照料指导,耐心教老人们使用智能手机、网上挂号等科技技能,用专业知识搭建起“科技助老”的桥梁;在老家的志愿活动里,他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深入养老社区和独居老人家中,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传递温暖。
今年重阳节,赵亮加入了当地公益组织开展的入户慰问活动。这支由大学毕业生、银行职工、个体工商户等组成的志愿队伍,每年都通过自发捐款筹备慰问物资,用真诚与爱心温暖着辖区老人。在老人家中,赵亮和志愿者们分工明确:有的仔细打扫室内卫生,擦拭门窗、整理杂物,不放过任何一个卫生死角;有的与老人促膝长谈,关切地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难题,叮嘱他们天气转凉注意添衣保暖;还有的耐心为老人讲解安全用电用气知识,结合实际案例提醒老人防范安全隐患,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老人们需要的不只是物质上的帮扶,更多的是情感上的陪伴和技能上的支持。”五年的志愿经历,让赵亮对敬老服务有着深刻的感悟。他记得有位独居老人,起初因不熟悉智能手机,与远方的子女联系不便,常常独自发愁。赵亮得知后,连续几周利用空闲时间上门,一步步教老人如何视频通话、发送照片,当老人第一次通过手机清晰地看到子女的笑容时,眼中的泪光让他更加坚定了坚持下去的信念。“每次看到老人们满意的笑容,听到他们亲切的叮嘱,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赵亮感慨道。
活动尾声,志愿者们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上了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还专门为独居老人进行了家电检修,确保老人们的生活安全舒心。夕阳西下,余晖将志愿者们的身影拉长,映照在乡村的小路上,构成了一幅温暖动人的画面。
如今,在赵亮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同学和朋友加入到敬老志愿服务队伍中。曾经的“小赵娃”,已然成为当地敬老志愿活动的“领头羊”,让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青春力量的传承中愈发鲜活。“作为年轻人,我们有责任把尊老敬老的传统发扬光大,用所学知识回馈家乡、服务乡亲。”赵亮说。
这个重阳,因青春的坚守而更加温暖;这份传统,因志愿的践行而焕发新生。赵亮用五年的坚守证明,志愿服务不是一时兴起的偶然之举,而是日复一日的初心践行。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也看到了中华传统美德在传承中不断绽放的时代光彩。(文、图/梅雪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