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2月,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齐长城是中国现存有准确遗迹可考、保存状况较好、年代最早的古代长城之一,是中国长城的代表,也是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齐长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文明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齐长城与中国万里长城一样,都是崇尚和平的象征。
齐长城筑建于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春秋时期是五霸之首,战国时期是七雄之冠,齐国修建长城起因于各诸侯国间的争霸和兼并战争。相邻诸侯国间的交流及冲突,既事关国家安全,又事关经济和贸易交流。在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背景下,各诸侯国不仅萌生了修建长城防御体系的需要,也具备了修建长城的经济能力。作为军事防御工程,齐长城的防御方向主要是齐国的南方,防御对象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起初主要是晋、楚等国,之后主要是楚、秦等国。除此之外,在更长的一段时间里,齐长城的作用是齐国边界的象征以及齐国对边界地区的管理。
据《管子·轻重》记载“长城之阳,鲁也;长城之阴,齐也”。人们常说齐国修建长城是为了对鲁国实施军事防御。齐长城虽然修建于齐鲁之界,但并非仅仅为了防御鲁国。春秋时期,特别是齐桓公时期,齐国比鲁国要强大得多。纵观齐鲁关系史,双方战争大多是由齐国发动,战场却多在鲁国。现有文献中关于鲁国兵临齐国长城之下,或是进攻齐长城的记载也很少。所以说,齐长城的修建,并非仅仅为了防御鲁国的军事进攻,其主要目的是对齐鲁边界进行有效管理。
齐长城的修建线路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齐国东有大海,西面和北面有黄河和济水,南面有泰山和沂山作为天然屏障。在全国自西向东逐次降低的地势之中,山东省位于三级地势阶梯中的最低一级,地貌以山地、丘陵和平原为主。山地和丘陵主要集中在鲁中南的核心地区,其中高山险峻地带的齐长城以山险防御为主,低山隘口处筑有关隘和向两侧延伸的长城墙体,丘陵地带筑有连绵的长城墙体。
作为世界上最早的长城,齐长城不仅具有军事价值,还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齐长城设置了许多的关隘要塞,这些地方不仅是齐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文化与贸易交流的窗口,也是齐国积累财富,控制重要战略物资输出的手段。齐国临海,最早生产海盐并将海盐纳入官营,使海盐成为齐国向其他诸侯国出口的重要物资。为了打击走私和贩运海盐,齐国在出入齐国的必经之路设置关隘以加强管理。这样既可以杜绝盐的私自销售,增加国家收入,也进一步规范了与各诸侯国间的贸易往来。因此,齐长城的修建和使用,让齐国的对外开放更加规范,齐长城内外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更加有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