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照:纳西族,导演、摄影师、音乐人,和照工作室掌门人。

主要影视作品: 1、宣传片《云南一天》曾获创意云南广告大赛金奖暨全场大奖,并到联合国总部展映 2、《丽江欢迎你》,丽江市
古城区形象宣传片,导演、
摄影及剪辑。2010 年上海
世博会首映,随后在 美国
纽约时报广场、联合国
总部、天安门广场等地
展映。
3、《聆听中国之传承》,
中央电视台第一部4K
+5.1文化纪录片,导演、
摄影及剪辑。

第一次看到《云南一天》这个片子,是在朋友圈里,“感动常在”的佳能中国市场部马老师转发的一篇标题是《7年跑遍129个县,6万分钟素材剪成短短5分钟……》,标题实在太长了,预览图里都已经放不下了。

吸引我的是“7年”,“129个县”,“6万分钟”这几个数字。这些天刚看完一部叫《人生七年》的经典纪录片。《人生七年》是由迈克尔•艾普特导演从1964年开始拍摄,纪录14位英国的七岁儿童的生活,每隔7年为他们拍摄纪录一次,一直纪录到他们56岁。十年磨一剑,49年成就一部伟大的纪录片。这份对创作认真炙热的态度,让人钦佩与敬畏。

带着这种对精品纪录片的敬畏与期待,看到朋友圈里那个长的装不下的标题,我立刻毫不犹豫的点进去,原来,在中国也有人可以耐着性子7年拍一个短片啊,原来,在中国也有人如此坚持对作品的执着。再看了完整的视频,画面唯美纯净,恰到好处的饱和度完美展示云南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五彩斑斓之美,每一帧都可作一幅精美的桌面,音乐与画面相得益彰,节奏流畅欢快,与整部片子浑然一体。尤其是独特的剪辑叙事方式,用一天的时间顺序带领人们领略云南极具魅力的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传承。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尤其从马老师发的朋友圈内容显示他和这位纳西族导演是朋友,于是第一时间请马老师推送了和照导演的微信,于是便有了对和照导演更深入的了解与交谈。也让我更愿意在纪录中国频道为和照导演做一期专题,以向这位纯粹的,执着的导演致敬。

关于《云南一天》

先让我略有些失望的是和照老师的坦白:网上的那篇文章并不准确!不是7年时间只为拍一部《云南一天》,6万分钟的素材也不是刻意为《云南一天》准备的。

呃,酱紫哦。

但,

真实的是,

和照老师坚持的是“慢工出细活”的原则。

不求量,但求每个片子都能拿得出手。

所以,每年推掉的活比接的活多。有时一年到头只干了一单活。这也直接导致工作室效益并不好。

《云南一天》对和照导演来说,是一个偶然,但其实更是一种水到渠成,这种水到渠成源于和照导演多年来对他所挚爱的云南这片土地拍摄的日积月累,即便没有2012年云南电视台那个“影像云南”短片大赛,在此后的某年某月,和照导演也必定会制作这么一部,能表达他眼中最原生态、最质朴的云南的片子。

在决定冲着“最佳短片大奖”那80万的高额奖金,好好做一个片子去参赛之后,让和照工作室最为煎熬的,是素材虽然包罗万象,却杂乱无章,想要在一个短片中把整个云南介绍出来实在太难了。

剪完,推翻,接着重来,再推翻,再重来。就这样反反复复,一直到截稿前一个多月时,剪辑师小林想到了用一个时间线索把杂乱无章的众多素材有序地结合了起来,形成一个整体。除了时间线以外,作品里还有一条暗线:爱情——这永恒的主题,也成为片子中最柔软的一抹元素。

片子出来后,看过的人都称赞不已。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在短片比赛中,《云南一天》仅获个人入围奖,80万奖金的“最佳短片大奖”空缺了。入围奖奖金5万元,这个数字和当初为《云南一天》补拍镜头和剪辑时因资金周转问题和照导演向朋友借的钱数正好吻合。但这部精心之作的光芒并不因此被埋没,隔一段时间便会在朋友圈被刷屏一次。

    2014年底,《云南一天》终于获大奖了,在“七彩云南•梦想家园”首届创意云南广告大赛中,《云南一天》获全场大奖、“云南民族民俗文化创意”金奖。

2017年2月,朋友圈再次被《云南一天》刷屏,是因为在2月20日外交部举办的云南全球推介活动上,《云南一天》被选为暖场短片,在会前反复播放。

一个民间工作室创作的短片,被外交部选中,向140多个国家的使节展示美丽的七彩云南,对和照导演和团队们来说,已经是最佳的认可和荣誉。

最委屈的事

和照:有昭通玉溪等地的网友气愤地抱怨《云南一天》里没有他们家乡的镜头,但其实这也是我耿耿于怀的一件事,因为我们完全是工作室自发行为,做这个片子的时候很想把昭通和玉溪的镜头放进来,但是没有素材,也没有钱去拍。希望将来能有机会深入昭通和玉溪拍摄。

哪个镜头是最早拍摄的?

和照玉龙雪山的镜头是最早拍的。那个时候玉龙雪山的雪还很多,现在逐年减少,这样的雪景已经不多了。

哪个镜头最珍贵?

和照:这几年扶贫攻坚的项目,特别是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东西已经拍不到了。怒江的溜索就已经只有表演功能了,不再是出行唯一的交通工具。

哪一部作品是您最满意的?

和照:《云南一天》确实是我们最满意的一部作品,因为这个作品不是给客户做的,完全按照我们自己的想法来。

最近在拍什么片子?

和照:这几年我们的方向是纪录片,2015年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了《聆听中国——传承》,到现在央视各频道已经播出21次。今年我们有两个我们认为比较满意的纪录长片会推出,一个是《纪录丽江——宣科》,目前已经完成剪辑;另一个是《踢个球》,表现几个丽江足球少年的成长过程。

最初在音乐上的成就,对后来片子的影响?

和照:我大学学的专业是竹笛,顺便学了葫芦丝,大学毕业到深圳的职业是鼓手。2000年中国唱片广州公司出版发行我的专辑《山寨情歌》。从音乐转行到影视,有一点是不变的:对美的追求;但是变得东西更多,最主要的是做音乐是表达情感,做影视是表达内心。做影视的十几年像是在修炼,拍的是别人,看到的是自己。慢慢地知道了自己是谁?慢慢地学会放下。另外一点音乐上的成功与失败让我明白做影视就要心无旁骛坚定地走下去。

最大的愿望

和照:希望有一天能有机会拍摄一部电影版的《云南一天》。用3-5年的时间,更加深入地去到云南各地,把更多鲜为人知的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自然风光等呈现在大银幕上。

 

我的艺术创作应该受了父亲的影响。父亲生前是捕鱼能手,无论是钓鱼还是撒网捕鱼在我们这一带都是出了名的。他知道哪条河上有什么不同的鱼,不同的鱼要用什么不同的工具捕。父亲退休后赋闲在家,不断有人找来请他织渔网,织渔网之前他还会问客人要在哪一条河上放此渔网,破了的渔网他也一眼就能看出破损的原因。会计出生的他做事非常细致认真,织一张渔网要用上几个月的时间,而且还终身保修。他还有另一个爱好是做木匠活,他做的家具不用一颗钉子却能坚固无比,有一个职业木匠珍藏了他在40年前做的椅子,至今都舍不得坐。

2003年我从深圳回到故乡丽江,创办“和照工作室”,主要做影视制作业务。一开始我们就坚持“慢工出细活”的原则,不求量,但求每个片子都能拿得出手。我们接活很少,每年推掉的活比接的活多,有时一年到头只干了一单活。所以一直以来工作室效益并不好,但每一个作品的推出都让我们骄傲,比如《云南一天》。

2012年云南电视台搞了一个“影像云南”短片大赛,冲着“最佳短片大奖”那80万的高额奖金,我们决定好好做一个片子去参赛。我们希望用这个机会表达一个云南导演眼中的云南,一个原生态的、质朴的云南。那几年,我们因为在云南拍摄各种片子,手里积累了大量的高清素材。当时有两个项目的尾款还没到账,工作室很困难,我们跟朋友借了5万块钱,趁着春暖花开好时节特意又补拍了罗平油菜花等等一些镜头,然后开始了漫长的后期剪辑。

俗话说“三分拍七分剪”,前期拍摄虽然辛苦,可是全世界哪个剧组不幸苦呢?一个剧组在一起,苦中作乐,时间都过得很快。后期往往是一个人在煎熬,素材虽然包罗万象,却杂乱无章,想要在一个短片中把整个云南介绍出来实在太难了。我们剪出来一个样片很快就被自己推翻,接着重来,再推翻,再重来。就这样反反复复,我们被折磨了半年,记不清剪了多少个版本。一直到截稿前一个多月时,剪辑师小林想到了现在这个方案。这个方案我们最满意的就是用一个时间线索把杂乱无章的众多素材有序地结合了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当然,只有一条时间线索是不够的,时间是明线,我们还安排了一条暗线:爱情。呵呵,这可是永恒的主题啊,也是能让片子产生能量的重要元素。

我们的美术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影视创作中差一点、差很远。剪辑中一点点的进步都需要很长时间的锤炼才能获得。最后那一个多月,我们都是夜以继日、争分夺秒地修改、修改、再修改。我们希望尽可能多地将前期拍摄时感动了我们的每一个瞬间传达给观众,我们坚信观众能够在影片中感受到我们的付出、我们的真诚。

剪辑完成后我们也没有经费去北京做调色等处理,只好自己在剪辑软件里简单调了调颜色就送去参赛了。

很快比赛结果出来了,让我们大跌眼镜,“最佳短片大奖”空缺。而我们的《云南一天》仅获了个入围奖,奖金正好5万元(税前)。

2014年12月4日由云南省工商局、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云南省广告协会共同主办的创意云南广告大赛颁奖典礼在昆明举行,《云南一天》获“云南民族民俗文化创意”类金奖,并获“全场大奖”。

网络上的传播从此爆发开来。《云南一天》的网络爆红并没有给我们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但是我们的创作还在继续,我们也还在坚持慢工出细活的理念。2015年底我们给中央电视台拍摄制作的《聆听中国——传承》在央视音乐

频道播出,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CCTV-1、CCTV-9、CCTV-15一共重播了十几次,这个片子从前期策划、拍摄到后期制作用,我们用了近3年的时间。

我知道我们的创作力是有限的,可以说拍一部少一部,这是国内大部分导演的共同现象:拍片子很少有越拍越好看的,正好相反,观众越来越失望。所以我希望有生之年做一些自己想做的而且能留的下来的作品。

《云南一天》制作完成后我一直心存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有机会拍摄一部电影版的《云南一天》。用3-5年的时间,更加深入地去到云南各地,把更多鲜为人知的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自然风光等呈现在大银幕上。

 

01
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02
哈尼族长街宴
哈尼族长街宴是一项流传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南岸的哈尼族聚居区域的传统文化节日。长街宴分为祭寨神长街宴、六月年长街宴和十月年长街宴3种类型,祭祀神灵、求神护佑稻谷丰收、感激神灵赐福人间、摆街心酒宴、吟唱史诗、体育竞技和歌舞狂欢等活动都包容其中。大型村落的长街宴长达数百桌,礼仪齐备,程序严谨,仅街心宴的酒席就划分为主席、副席和大众席。长街宴期间吟唱创世史诗、迁徙史诗和叙事长诗,充分体现了哈尼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和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思想。
03
怒江溜索
溜索是各少数民族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它们改造和战胜自然的象征,是他们不畏艰险,勇猛顽强、性格的写照,成为怒江大峡谷一大惊险景观。绳索有牦牛毛绳、藤编绳及钢丝绳等多种。过渡者将竹、木制做的溜板或特制座位,吊在绳索上,借助于绳索的倾斜度,溜向彼岸。过去生活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一带的藏、僳僳、怒、独龙等民族,多使用溜索过渡。
04
九龙瀑布
九龙瀑布位于云南曲靖市罗平县城东22公里的九龙河上,罗平九龙瀑布群中最大的瀑布,是罗平古十景之一的“三峡悬流”所在地。九龙瀑布是九龙河上最具盛名的大瀑布,当地布依族群众一向称之为“大叠水”,人们习惯称之为“九龙瀑布”。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和水流的千年侵蚀,在此形成了十级高低宽窄不等,形态各异的瀑布群,其中最大的一级九龙瀑布,宽112米,高56米,气势恢宏,蔚为壮观,号称九龙第一瀑。
05
长江第一湾 东巴祈福
长江第一湾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丽江市石鼓镇与香格里拉县南部沙松碧村之间,海拔1850米,距香格里拉县城130公里,有公路直达。万里长江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奔腾而下,巴塘县城境内进入云南,与澜沧江、怒江一起在横断山脉的高山深谷中穿行形成了“三江并流”的壮丽景观。到了香格里拉县的沙松碧村,突然来了个100多度的急转弯,转向东北,形成了罕见的"V"字形大弯,“江流到此成逆转,奔入中原壮大观”,人们称这天下奇观为“长江第一湾”。
06
僳僳族阿尺木刮
僳僳族阿尺木刮,意为“山羊的歌舞”或“学山羊叫的歌调”,流传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僳僳族自治县叶枝镇的同乐、新乐一带,是当地传统的自娱性民间歌舞。“阿尺木刮”涉及僳僳族人民婚丧嫁娶、节日喜庆、欢庆丰收、喜迎宾客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和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阿尺木刮”作为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民族歌舞载入了《中国民间舞蹈集成》。2006年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7
彝族花脸节
花脸节是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彝族独有的传统节日,因远古先民用锅烟把脸部抹黑、驱魔除害而得名。丘北的彝群众把每年农历二月第一个属蛇日或猪日定为“花脸节”起始日。“花脸节”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为普者黑一带最著名的节日。经过发展,“花脸节”已经成为当代彝族青年借抹花脸之机选择意中人的狂欢活动。
08
普者黑景区
普者黑景区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境内,距县城13公里,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景区总面积388平方公里,核心景区165平方公里,属于滇东南岩溶区,是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以“水上田园、湖泊峰林、彝家水乡、岩溶湿地、荷花世界、候鸟天堂”六大景观而著称。
09
芒市勐焕大金塔
勐焕大金塔位于芒市城区的雷牙让山之巅,海拔1079.6米,传说释迦牟尼生前转世为金鸡阿峦时曾生活于此。佛涅槃后数百年,佛教弟子“召罕大”阿罗汉为传播佛祖教义亲临此山修炼,为“召罕大”有个修练的好环境,野草和荆棘全部让开,故称为雷牙让山,意为野草让开的地方,尔后在此山建一佛塔,自古以来是人们公认的佛教圣地之一。原雷牙让山佛塔毁于1942年抗战时期,芒市市区的勐焕大金塔也毁于1966年,之后决定将两塔合一重建,定名为勐焕大金塔。
10
罗平油菜花
罗平是我国的油菜生产基地县,也是蜜蜂春繁和蜂产品加工基地。每年2、3月份,20万亩油菜花在罗平坝子竞相争放,放眼望去,是一片一望无际的金黄。罗平是位于滇、黔、桂三省交界处的小城,素有“鸡鸣三省”的美誉,得山川湖泊之灵气,是理想的旅游地。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写下“罗平著名迤东”的赞叹。去到罗平,建议喜欢走哪里就去哪里玩,路上的中巴随叫随停。一年一度的云南罗平油菜花旅游节,使人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观赏到佳境如画的风光。
11
东川红土地
东川红土地位于昆明市东川区西南40多公里的红土地镇、一个叫“花石头”的地方,被专家认为是全世界除巴西里约热内卢外最有气势的红土地,而其景象甚至比巴西红土地更为壮美。放眼望去,山川和原野呈现出一片片暗红、紫红、砖红等不同的红色,方圆数百里大大小小的山头、山坡上,油菜花与洋芋花热烈地绽放着,金色的麦浪在清凉的山风下如碧浪般翻滚,一层绿,一层白,又一层红,一层金。
12
翁丁村
翁丁村位于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城西北方向约40公里处的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这是目前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原生态佤族村。翁丁,在佤语中的意思就是云雾缭绕的地方,又有高山白云湖之灵秀的意思。
13
马帮——西南地区传统交通方式
马帮是大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它也是茶马古道主要的运载手段,面对险恶而随时变化的环境、生死与共特殊的生存方式形成马帮自己严格的组织和帮规、有自己帮内的习俗禁忌和行话。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我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
14
腾冲油纸伞
油纸伞是世界上最早的雨伞,使用历史已有1000多年。纯手工制成,取材天然,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云南腾冲荥阳村的制伞业有二百多年历史,传承了九代,又叫做“纸撑子”。该村过去80%的村民都会做纸伞及其它编制品,而且是世传。如今村里仅余四家人仍然在制作油纸伞,会做的人共五人,其中三人已年逾古稀。现时以郑家朝一家的手艺最好,用料讲究,涂料中的天然桐油和柿子水都要依古法调配,成品坚固美观,一天只能做一两把,他所制的油纸伞曾获云南省民族民间美术艺人三等奖。
15
大理洱海开海节
大理洱海开海节,旨在立足洱海保护,以大理渔文化为主线,充分展示大理白族传统的开海祭祀活动、渔猎方式、食鱼文化和双廊白族渔村4000年的古老习俗和迷人风貌,展现千帆过海、万民欢腾的生产生活画卷。已成为非常有吸引力的民族民间节日。
16
双柏“三笙”
双柏彝族传统舞蹈老虎笙、大锣笙、小豹子笙被称为彝族古傩(nuó)仪的“珍存”和彝族虎文化的“活化石”。双柏的“笙”种类很多,在众多的“笙”中,尤以驱邪出祟,祈福求祥的老虎笙、大锣笙、小豹子笙为代表,故称“三笙”。片中展示的小豹子笙是流传于大麦地峨足一带的古彝民祭祀舞蹈,每年6月24火把节和7月15日祭祖节时举行。舞者均为全裸男性少年,须偶数,少则12人,多则不限,舞者在土掌房上随着鼓点锣声节奏随兴起舞、变化多端。
17
和顺古镇
和顺镇位于腾冲县城西南4公里处古名“阳温墩”,由于小河绕村而过,故改名“河顺”,后取 “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今名,现称和顺镇。和顺古镇其封闭、传统、安定的环境,完整地保留了中国明清文化的特色,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这里曾是马帮重镇、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各种外来文化在此交融,但除去这些光环,和顺仍然保持着其古朴的风格不曾改变。
18
铜鼓舞
铜鼓舞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族、彝族民众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古老舞种之一,以广南县壮族、彝族和麻栗坡县新寨乡和富宁县木央乡几个彝族白倮支系的铜鼓舞最具代表性。2006年5月20日,铜鼓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