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视讯 > 正文

立足户籍“小窗口” 重庆南岸区民警为民服务“不打烊”

近期南岸区为解决群众办事难、办事不方便的问题,推出了“小警服务”微信公众号、微信群,以及 “流动窗口”服务通道,立足户籍“小窗口”,打造南岸为民服务新名片。


“服务型”户籍窗口,切实解决群众困难


“我只是想留个言等第二天的回复,哪想得到了秒回,以前只听过24小时不打烊的便利店,没想到派出所户籍室的小姐姐们这么晚了,还在线回复我的问题,非常感谢耐心详细的解答,深夜还在工作的你们辛苦了!”这是来自群众对重庆市南岸区公安局南坪镇户籍窗口的评价。


前几日,南岸区居民王女士因孩子转学需要迁移户口,但因工作繁忙一直没顾得上,直到家人提醒才想起来,王女士一下慌了神,怕来不及办理相关手续而影响孩子上学。而当时已经是晚上9点,王女士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添加了南坪镇派出所户籍窗口工作人员的微信,没想到立即得到了对方的回复。当她表达完自己的诉求后,在民警的耐心提示下,王女士准备好资料,第二天就顺利办好了户口迁移的手续。


民警带王女士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现场


为深入落实公安部“放管服”服务要求,方便群众随时咨询,南坪镇派出所创新工作方法,创建了“小警服务”微信公众号和工作微信群,在线解答群众咨询。为确保群众看得懂、弄得明,减少跑腿次数,民警贴心地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最新的户籍政策、办事须知,并实时更新相关信息。


日常工作中,南坪镇派出所户籍室严格落实户口迁移“跨省通办”、新生儿异地落户,未成年人异地首次办理身份证等相关政策,通过及时的沟通协作,将群众等待时间压缩至最短。家住万科金域学府的于先生为方便照顾母亲,便于今年3月申请将其母亲陈女士的户口从黑龙江迁至重庆,考虑到路途太远来回不便,民警李昶和陈女士户口所在地主动联系沟通,仅用两个工作日的时间,就成功解决了陈女士的落户问题。


户籍室民警为群众解答问题现场


长期以来,南坪镇派出所对辖区急需办理身份证且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上门服务”。家住康馨苑的张先生身患疾病不便外出,身份证丢失后一直未进行补办,因此领不了低保补贴。户籍室民警廖春燕得知相关情况后,便立马安排时间,第二天就主动上门,为辖区居民采集人像,受理了身份证业务,解决了张先生的燃眉之急。

南坪镇户籍室积极打造“服务型”户籍窗口,始终从切实解决群众困难出发,为群众提供规范、贴心、务实的服务。


“流动窗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五公里”


5月15日,刘婆婆来到鸡冠石派出所办证窗口,紧紧握着窗口民警高笑松的手,嘴里一直念着:“高警官,感谢感谢,十分感谢你们,要不是你们主动上门,我都不知道怎么办,你们可真的是帮了我大忙啊!”原来,前段时间刘婆婆为了购买社保急需落户办证,但由于自己腿脚不便,没办法亲自到派出所办理户籍业务,鸡冠石派出所办证窗口获悉情况后,便利用派出所每周三的“流动窗口”工作时机,主动上门为刘婆婆收集办证材料和采集办证信息,最终解决了刘婆婆的燃眉之急。


那么这个“流动窗口”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鸡冠石派出所属于乡村派出所,位置较为偏远,由于道路较窄且需要施工改造路段较多。


许多上门办事的群众都要从5公里以外的地方换乘两趟公交车才能到达,可谓费时费力。


这看似不起眼的5公里,堵住的不仅是交通,也堵住了群众的心。


因此,派出所决定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五公里”,通过积极探索和创新性延伸窗口服务,从2020年8月开始,每周三下午,派出所将户籍窗口迁移到社区,开展“门前办公”,把上门办证、上门送证、上门收集材料、上门答疑解惑的“四上门”工作落到实处,把暖心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南岸区户籍室民警为群众提供上门服务


“流动窗口”不仅是一扇业务窗口,更是一扇“民心”窗口,派出所民警表示,这种创新型服务跳出了原来单一的柜台式服务,以流动窗口形式更加深入到群众之中,变受理式服务为主动送达式服务,而正是将窗口工作的前置与警务室工作的深度融合,既实现接待服务的“一体化”、“站点化”效果,又大大满足了群众对民警服务的需求,拉近了警民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更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自南坪镇派出所“流动窗口”开展以来,主动上门为群众办证40余次,主动收集相关材料200余份,为群众上门送证80余次,解决群众办证难等问题20多个,得到南岸区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充分肯定,并多次收获群众感谢信和感谢锦旗。


现在,无论是“小警服务”微信公众号、微信群,还是 “流动窗口”,都已成为民警为民服务的“名片”,时刻驻守在百姓身边。 (龚 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