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视讯 > 正文

在大自然和跨文化旅行中的生命修行——谈一位当代骑行英雄罗维孝

在大自然和跨文化旅行中的生命修行——谈一位当代骑行英雄罗维孝


何光顺


今天听了骑行英雄罗维孝先生的精彩讲座,很多感慨。罗维孝先生,他自称“骑士罗”,一位当代游侠,他在游历中国和世界中,演奏出了他独特的人生华章。阳光、率性、洒脱、豪爽、乐观、进取,他有着一个当代中国人的最积极和最健康的形象,他也真可谓当代普通中国人的榜样,我想至少有两个维度成就了他,那就是对于自然生命和文化生命的滋养和坚持。


2014年7月10日,罗维孝骑着自行车高喊:“艾斯佩莱特市我来了!”


自然生命有阴阳、动静、刚柔的平衡,人生要实现这个自然生命的平衡,不能只是静而不动,现代人越来越不爱运动了,都喜欢呆在家里,这导致了自然生命力的严重萎缩。《易传》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自强不息,首先就是自然生命力的刚健充沛。没有好的身体,就很难有强健的意志,要让生命能经受风雨,我们得爱惜我们的自然生命。


文化生命在于对世俗与信仰、差异与和谐、善良与邪恶、美丽与丑陋的理解,对正向价值的坚持,对黑暗和丑陋的否定和批判。我们不能只是为了衣食温饱而活着,人是需要有一点信仰的。人活着就是为了实现更高的目标。人对于生存的理解,要能包容差异,能够和而不同,要能接纳世界的丰富性。对于世界的差异性怀着一份尊重和理解,能体谅他人,就是善良,就能更好地赞美和肯定生命,我们自身也能走向健康和充盈。


作为四川雅安人的罗维孝,本来只是一个普通人,他只读到小学三年级,在辽宁当过6年兵,当兵期间为国家挖铀矿,那时条件差,身体遭到了辐射,后来退休,领取国家的伤残补助金和退休金,他的白血球只有不到3000,他很可能因为身体原因和生活的不再有目标,而在病痛中寂然离开这个世界。这就是一位很普通的中国人,他生在这个世界,活在这个世界,离开这个世界。然而,令人惊讶的是,罗维孝先生,在极其艰难的生存条件下,他却同时涵养了自己的自然生命和文化生命,走出了不一样的传奇人生。


罗维孝,没有被病痛击败,他决定以骑行的方式,来让自己走出去。我很惊讶,显然,罗维孝有一个高度的自觉。从他决定骑行的活动开始,他就把这个骑行看作是自己的自然生命的自我疗救与文化生命的内在升华结合在了一起。他的身体状况,让他很可能过早离开这个世界,他没有向可能的命运低头,他选择了一种健康的运动方式,来激发自己生命的潜能。同时,他又不只是将这个自我生命的疗救,局限于个体,而是想着如何与更大的世界联系起来,与这个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文化联系起来。这是他文化生命的升华。


从巴约纳到艾斯佩莱特市的路上,法国电视三台跟踪采访骑行在路上的罗维孝


我也仔细阅读过罗维孝先生所写的《行无国界》等著作,不禁有很多感慨,这部游记著作,是以骑士罗为了圆一个文化梦,要到万里之外的法国阿尔芒·戴维的故乡,他要以自己的骑行来完成对这样一位19世纪从西方来到中国文化使者致敬。


在21世纪,骑士罗,又作为中国的文化使者,要向这位十九世纪的来自法国的文化使者以实现一种来自中国文化的回应,要将中国的精神、中国人的形象、中国的熊猫文化、中国的新时代文化传播到法国和欧洲。他实现了这个愿望,他从中国出发,历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立陶宛、拉脱维亚、波兰、德国、法国共八个国家,终于梦圆法兰西。骑士罗,就是一个在我们身边的平凡而朴实的英雄,他在生命的病痛和绝境里走了出来,并且达到了一般人可以努力却又常常因为各种现实原因而放弃的生命境界。罗维孝先生的这种生命境界对于我们当代人是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和示范意义的。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会遭遇挫折、坎坷和磨难,都面临着生、老、病、死等根本性的问题,人生的辉煌和灿烂,或顺利与幸福往往都只是短暂的,而我们更多的时候是生活在一般化的状态,特别是琐碎、繁杂中,人们面对磨难是普遍的,而最终又都是要面对死亡的。在磨难和死亡面前,罗维孝先生以一种决然和坚毅的态度战胜了来自死亡的恐惧和病痛的折磨,他以在路上,在行动,在奋斗的姿态,赢得了他自己的独特的人生。这样一个人生,就是他的强健不息的自然生命和充满内在信仰的文化生命的统一。


这样一位骑士英雄的行动,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谋求外在利益的,不是追逐某种名誉的,而是先求得自我生存的圆满,实现自我生命的拯救和超越,而后才以自足圆满的行动的人生,为世人立下了一个榜样。求于内而无求于外,责于己而无责于人,这就是罗维孝先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中国人的风采。


罗维孝先生真是一位当代游侠,一个把自己的生命写在大地上的骑行英雄,唱出了他自己的雄浑的生命乐章!他写出了一个大写的我,一个与亲人、朋友、陌生人始终友爱互动,打开自己的生命境界不断攀登自己生命高峰的我,一个与民族、国家、世界融合在一起的我!


罗维孝先生也真可以看作是现代中国人的大无畏的进取和开拓精神的典范!



作者简介:

何光顺,男,四川盐亭人,文学博士、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哲学社会学教研部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州青年作家协会理事,西安外事学院世界本原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哲学、文艺美学、毛泽东哲学、当代诗歌研究。在《哲学研究》《文学评论》《清华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或参与主编《南方诗选》《珠江诗派》等。出版专著有《玄响寻踪——魏晋玄言诗研究》《南方诗论——以当代新诗批评为中心》。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共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