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税改看四川 > 正文

四川泸州:“粽”情端午 税暖人心

“快来装车了!马上又要拉一车粽子走。”6月1日上午9时许,一阵高亢的呼声响彻泸州纵横商贸有限公司运货处。在工人们麻利的动作之下,不到半小时,一批粽子搭乘专车被运往泸州市各大商超零售点,和菖蒲美酒、香囊五彩绳等节日商品齐聚一堂,共迎端午。


吃粽子、佩香囊、插艾蒲……这些端午节传统习俗已延续千年。在今年,自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出台以来,泸州市税务局积极落实退税减税政策、优化纳税服务,为端午民俗相关企业渡过难关、传承创新添注新的动力。


税收护航 粽子运输“轻装快跑”


走进泸州纵横商贸有限公司,只见工人们在库房和货运车之间搭起了一条人工传输带,快速地将粽子等产品装车。


“就快过端午节了,这两天买粽子的人比较多,我们的订单量增加了,每天早上8点起,公司的运输工人就开始对粽子进行装车、运输。”谈及近几日的销售情况,该公司负责人余文娟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今年疫情对我们商贸公司的冲击很大,能够迎来一个销售小高潮离不开税务部门的有力支持。”余文娟介绍说,“节假日是我们的销售旺季,税务干部总会提前来访,问需解难,这次又为我们带来了‘六税两费’减免近7000元的好消息,我们公司规模不大,员工工资、原料进购加起来还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笔钱为店里正常运转助力不少。”


为持续优化小微企业税费服务,泸州市税务局以端午节为契机,开展“春雨润苗助小微”活动,面向全市范围内的小微市场主体提供“政策暖心、服务省心、解难舒心、护助可心”系列服务,通过征纳互动平台精准推送税费优惠政策19.74万条,开展56场次政策宣讲,征纳互动在线答疑2400余件次,助力市场主体提振发展信心,增添发展动力。


“码”上开票 商家省心顾客省时


“这已经是今天卖的第29单粽子了。”清晨,古蔺好利蛋糕店老板陈良玉送走一波客人后,又忙着招呼新来的客人。端午前夕,她的店里几乎每天都是这样热闹。


图为税务干部向商户介绍“酒城E”票扫码支付开票服务


“端午前后是销售粽子的旺季,开票业务量较平时大很多,现在很方便的就是,消费者即扫即领取发票,非常适合我们这种店面人手少,生意时间比较集中的商铺。”前一位客人扫码开票,并没有耽误下一位顾客半点儿时间,陈良玉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税务局的“码”上开票的便捷。


前台扫描二维码,录入个人开票信息,发票立即发放到消费者手机中,这是泸州市税务部门创新推出的“酒城E票”扫码支付开票业务,消费者只需扫描店内开票二维码,录入个人开票信息,电子发票即刻发放到消费者手机中,发票开具实现秒办。


“我们也不用再每月领取发票,还不用保留存根,风险也降低了。”陈良玉对此赞不绝口,“扫码开票不仅便利,也为我们节约电脑、发票打印机等设备的购置成本,等于帮助我们增添了一个免费的‘开票管家’,节日期间,让我们能腾出更多人力物力用于生产经营。”


服务“添”香 ,特色香囊走俏市场


端午到,香囊俏。一大早,纳溪区永宁河畔,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氏香囊的第三代传承人、泸州杨氏香囊手工艺品有限公司法人杨丽平就忙碌了起来:制作香包、接收订单、打包邮寄……


“进入4月后,平均每天都能接到10多个购买香包的订单,少则三五个,多则几百个。”走进杨丽平家里,一股股香草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做工精美、饱含地域特色的香包随处可见。杨丽平一边制作香包,一边欣喜地介绍说:“在端午的时候,咱们老一辈的习俗,就是给娃娃们背‘香猴狲’。”


香猴狲,是泸州人在端午节做的香囊,以红布为主,缝制成猴子造型,因此称为“香猴儿”“布猴儿”。香囊不仅好看,还具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今年,除了传统的‘香猴狲’外,还有卡通生肖、古风香包的样式,网友们都很喜欢,目前网上接收的订单有5000多个了。”“自来粉”式的订单让杨丽平对网络销售充满了信心。


为助力“非遗”企业发展,泸州市纳溪区税务局组织“税酿菁锋”志愿者,走进泸州杨氏香囊手工艺品有限公司,了解端午特色产品的生产经营情况,量身打造精准政策宣传辅导服务,针对企业关注的发票等问题答疑解惑,并为企业的传承发展提供政策解读和中肯建议。


杨丽平表示:“传统手工品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传承与保护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政策的扶持,我们将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让传统手工艺与创意设计碰出更多火花,更好地助力企业长远发展。”(戴麟蕴 先美容 郭荞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