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税改看四川 > 正文

川企退税故事|退税红利“加速跑” 软件行业“撑杆跳”

时值六月,大规模留抵退税进行得如火如荼。


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底座”,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炙手可热的新技术,关键核心都在软件。眼下四川正处于跨越发展的关键期,国民经济各领域对软件信息产业的蓬勃需求促使其融合创新、快速迭代,同时,其产业变革又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川省税务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在此轮留抵退税惠及企业中,4710户软件信息企业受惠超7.3亿元。退税资金用到哪?企业发展进程如何?我们走访见证退税给四川软件信息产业带来的新变化。


智能楼宇系统、智慧停车系统、交通大数据系统……在泸州西南云海大数据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的研发中心,计算机技术人才正探索研发个性化的大数据智能平台。


作为泸州国家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园核心企业之一,西南云海公司研发的“泸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了企业法人信用信息共享和一站式查询,曾获评“四川省最佳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使其成为泸州市大数据产业的投资运营平台和对外宣传的亮眼名片。


“能在竞争激烈的软件市场站稳一席之地,创新至关重要,而人才则是最关键一环。”回顾企业的发展历程,董事长孙永鹏表示,自2016年成立之初技术型人才储备的“零”局面,到如今,公司拥有几十名核心技术人员,企业的发展也取得多项突破。“目前,我们拥有大数据板块知识产权99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71项。”


孙永鹏坚定地认为,企业要想发展壮大,更多高精尖人才的持续引进必不可少。然而疫情之下,软件行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除了研发压力大,人才引进计划也一度搁浅。58万余元留抵退税资金的到账,为该公司抢占数字经济高地添了马力。


企业展示正在研发的泸州市场监测预警中心


“拿到这笔退税款,我们第一时间就用来引进高层次人才,把人才放到正在研发的泸州市场监测预警中心做算法优化,尽可能为市场监管提供更加精准的预警提示。”孙永鹏透露,公司还计划联合西南财经大学打造中国第一个政务区块链实验室,以技术、实力来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除了广纳英才为未来蓄力,退税无疑鼓舞了更多企业在困境中求新谋变的信心。

在中国(绵阳)科技城5G科技园,四川浪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近期享受的留抵退税高达190余万元。“不仅仅是解了眼下的燃眉之急,更是为未来的信息技术发展积蓄动能。”


四川浪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顾继伟介绍,该公司2012年与当地政府签署云计算与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目前,其政务云平台为绵阳68个单位308个业务系统的数据存储、分析运算提供支撑,保障“i绵阳”“平安绵阳”等民生服务APP运营。


十年来,浪潮公司循着加大资金投入、提升云服务能力的发展路径,却也面临着不小的现金流难题。新的留抵退税政策扩大了政策惠及范围,该公司被划入受益企业之列。原本“看得见、抵不了”的进项税额全部变现到账,企业创新之路走得更笃定。


税务干部走访四川浪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云计算中心升级扩容已被提上日程,我们更有底气深耕智慧城市、智慧农业等领域。”顾继伟透露。除了现金流的注入,退税业务办理的便捷体验也让他很有感,“退税业务全程网办,流程资料一次性提交,税务全程为我们软件行业退税减税护航。”


“我们在数据精准定位、政策及时推送、办税快捷办理、审核简化流程等方面多点发力,构建立体式税费支持政策直达快享体系。”四川省税务局货物和劳务税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税务利用税收大数据精准筛查符合留抵退税企业名单,通过征纳互动平台、电话提醒等渠道精准推送,提醒企业办理留抵退税,政策宣传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各地纷纷开设留抵退税专窗,坚持快办、简办原则,大力推行网上办理、预约办理、延时办理等便民服务举措,确保政策红利加快落袋。(刘畅 刘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