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视讯 > 正文

重庆​江北:农村人居环境嬗变 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青瓦房、小花园,平整的沥青路铺到家门口……鸡犬相闻,邻里和谐,这不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这是人居环境改造升级以后的重庆市江北区五宝镇。


自2019年启动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以来,江北区五宝镇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目标,“两眼向下看”服务群众,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举措,凝心聚力铸造精品。如今,江北区五宝镇人居环境品质显著改善,乡村振兴落到实处,居民从不理解到敲锣打鼓送锦旗。五宝镇也“从内到外”焕发出新时代新农村的新风采。


为什么要改?政府投钱免费修,有这么好的事?

以民为本增福祉,党员出动聚合力


在王家湾,村民王怀路被大家笑称为“中了大奖”。2019年,人居环境改造工作正式启动,在镇上工作的儿媳回来把政策一讲,王怀路听完当即拍板,成为村民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而那个时候,大部分村民都还在观望。“政府投钱给咱们免费修房子。真有这么好的事?”


由于规划建设标准起点低、投入使用时间长,五宝镇的农房普遍存在年久失修、环境脏乱差等问题,而村民对乱堆乱放和自身的生活陋习等问题习以为常,整治意愿不高。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大任务,事关广大居民根本福祉,刻不容缓。”镇党委成立了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了整治工作方案,将全镇以及社区100多名干部职工全部整合,明确目标,细化分工,将任务分到每个人头上,集结全镇力量稳妥推进整治工作。


全体党员干部通过“党员进农家”采取包楼包户包人的责任制,村支“两委”实行“1+20”模式(本人示范+帮扶20户),社长、农村党员实行“1+2”模式,镇机关党员每人包25户、干部职工每人包15户,实现全镇农户全覆盖,逐幢逐户逐人做居民思想工作。前后发放宣传资料7000多份,并同步召开居民听证会,进行民主决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逐步赢得了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怎么改?效果不喜欢怎么办?

打出“样板”大家看,实行“三包”包到底


虽说行动起来了,但不少村民还是质疑整治质量和效果。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五宝镇将设计方案、整治内容等制成宣传栏,在施工现场全程公示。


首先实施王家湾、陈家湾两个片区的风貌改造,打造出“样板”。以王家湾1号院和2号院先行试点,先期改造80户,同时投入200余万元打造周边环境,组织村民代表参观工程进度,提改进建议,确保7个村1371户人居环境整治工程质量过硬、村民认可。


在整个过程中,五宝镇还实行“三包”服务保质量。包政策解释,“党员干部进农家”对符合改造资格条件的相关政策、程序等入户宣传。包技术指导,为防外部人员干涉和借机牟利,设计、施工和监理全部由农户自主决定,镇上请来工程师先教干部,干部包户指导农户,对材料规格、质量、施工关键环节全程监督和服务。包手续办理,农房改造特别是旧房重建涉及部门多,镇政府指定专人,替村民“跑路”,到国土、规划等部门办理手续证件。


经过几个月的整修,王怀路家的小院焕然一新。彩钢顶换成小青瓦,外墙做了美化,路面铺设水泥,厕所厨房单间,整洁美观实用,大家羡慕不已。


看着自家小院,王怀路满意极了,在家门口自豪地竖起一块牌子“王家大院”,寓意着幸福的新生活起航了。


农房风貌改造政策性较强,而在长达三年的改造过程中,全镇没有出现一例纠纷,这得益于五宝镇在改造工程中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举措,实行“阳光服务”,确保公平公正。


严格把握政策界限,做好三次评审。村级初审,镇级评审,区级审核,将农房原照片、产权证明、公示情况、评审意见、改造方式等归档,一户一档上报审核备案。确保公平公正,减少争议。


三次公示确保农房改造“阳光作业”,村委会首次公示;评审后在镇务和社务公开栏二次公示;改造完成并验收合格后在村社再次公示,全程阳光操作,接受群众监督。


除去两个示范片区,至2019年启动风貌改造以来,一般片区按照每户8万元补贴进行改造,共计改造房屋1371户,改造投资1.2亿元人民币,全部落实到位。


改到什么程度?

周边配套不落下,改到“细处”造“精品”


房子改造好了,周边的生活配套也不能落下。主要道路整治、照明工程、环境绿化、污水治理、垃圾分类等人居环境整治的各项工作也齐抓共管,同步推进。


将厕所污水全部接入“三格式”化粪池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王家湾、陈家湾等地统一采用动力式污水处理设备。修建大塘水库污水处理中转点1处,建成干坝天宝湖小区、五宝新场镇、万缘社区等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共5个。


在鱼五路、五箭路5000多米的公路上安装路灯280套;整治规范绿化背街空地1642平方米,撒播花种1200公斤;对1000多户集中居住区外墙全面美化,7幅具有五宝特色的“山水田园”巨型壁画在主路口楼栋墙上呈现。


向辖区6000多户常住家庭发放分类垃圾桶12000多个,设置三类垃圾分类收集桶100余组,配置垃圾转运车5辆,制定清运线路5条,易腐垃圾收运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实现垃圾分类常态化,建成2个市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


小区公共绿化投资250万元,街道路白改黑投资150万元,公路白改黑投资3000万元,四好公路建设投资4400万元,全镇新建污水处理厂5座投资860万元……


当焕然一新的农房、整洁亮堂的路灯、富有乡村文化气息的房屋外墙等一系列精品工程呈现在村民眼前时,大家自发组织起来,敲着锣打着鼓,给镇党委、政府送去了感谢信和锦旗。


改后怎么管?效果会不会反弹?

“硬件”“软件”同推进,长效管理求实效


为避免整治后出现反弹,五宝镇积极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理办法,“硬件”与“软件”建设同步进行。


开办社区科普大学,开展垃圾分类等科普知识培训,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蔚然成风;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绿色生活”等主题活动,家规家训“挂厅堂、进礼堂、驻心堂”,实现乡村文明提升与人居环境整治互促互进。


采用“一层四级管理”的运行模式。由镇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层层负责实现四级管理。整合“雪亮工程”“数字城管”等资源,建立覆盖全域的1个镇级网格、8个村(社)网格、104个基础网格,配备161名网格员,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块负责”的“大城管”网格化管理新模式。


建立日巡查、周讲评、月考核制度,把对人居环境管理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依据。开设环保积分超市,开展“最美环保志愿者”“最美院落”“文明家庭”评选,形成人人参与整治的良好氛围,先后荣获“重庆最美宜居小镇”“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如今,人居环境改造工作已进入尾声,王怀路家的小院也转型开起了农家乐,一到周末忙得不亦乐乎,极具特色的农家菜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豆豆农场、百果园、魏家坝文化中心、水上运动基地……这里处处呈现出一派新的活力,四季牧歌,动感时尚,新的生活正拉开帷幕。(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