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视讯 > 正文

铜梁高楼镇:奋力打造滨江特色产业强镇

打造城镇新颜、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传承铜梁龙舞非遗文化……近年来,重庆铜梁高楼镇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立足产业、整合资源,以乡村振兴为主线全面融入铜梁北翼经济发展带,奋力打造产业强、文化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滨江特色产业强镇。


  城乡面貌“焕”新颜 建设滨江魅力小镇


  近日,在高楼镇老街沿线河堤步道,江水碧波荡漾,步道各节点新摆放的花箱里全是姹紫嫣红、生机盎然的花草,水清岸美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不少居民或凭栏观景或沿堤散步,脸上满是笑容。


  “去年,镇里花大力气整治了老街这段涪江河堤,加固了河堤、建起了健身步道。现在,大家常常来散步健身观景,心里别说有多美了。”住在场镇老街的居民欧阿姨正在河堤步道散步。欧阿姨说,镇里对老街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现在,老街处处都是花花草草、时时刻刻干净整洁,整个场镇面貌焕然一新。


  不光是场镇环境,如今的高楼镇乡村,公路铺到了家门口,花草开满了房前屋后,道路两侧安上了太阳能路灯,到处都是和谐美丽的乡村景色,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高楼镇的巨大变化,得益于高楼镇紧紧围绕区委“宜居美地”目标落实措施、主动作为,不断推动乡村“焕”新颜,努力建设滨江魅力小镇。近年来,高楼镇结合实际,围绕场镇建设全面抓好老街排危整治、涪江塌岸治理、老街文化健身广场建设等各项具体工作,不断优化改善场镇基础设施、提升场镇环境品质。截至目前,高楼镇累计拆除重建修缮危房223户,整治裸露地面1700余平方米,实现河堤有效治理629米。


  此外,高楼镇还通过新建农村道路、改造河坝灌区、新安装太阳能路灯等工作,进一步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综合环境,逐步让乡村变成人们喜欢的样子。近年来,高楼镇修建“四好农村路”28公里、改造河坝灌区左右干渠20公里、新安装太阳能路灯近500盏,乡村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群众幸福感持续增强。


  “高楼镇地处涪江河畔,与潼南、合川区交界,具有独特地理优势。”高楼镇党委书记杨勇表示,接下来,高楼镇将突出“完善发展”主题,始终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进一步加快对外通道建设、深入推进场镇提质、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高品质滨江魅力小镇。


  产业振兴注活水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高楼镇盘石村的花椒种植基地,几十个山坡上全是绿油油的花椒树,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的椒香。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忙着剪断、采收花椒枝,大家脸上都挂着笑容。忙碌的景象预示着今年的花椒又有一个好收成。


  “近年来,盘石村流转了2000余亩土地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花椒、李子、黄桃等特色经果产业,带动村民实现就近就业。”高楼镇盘石村党支部书记潘延华介绍,盘石村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今年预计可实现产值600万元,村民务工增收200余万元。


  在高楼镇中坝蔬菜基地,基地里种满了萝卜、青椒、丝瓜等各类蔬菜,不少村民正忙碌着。“中坝蔬菜基地位于涪江边,十分适合栽种蔬菜,多年前就已是重庆市蔬菜种植示范基地。”高楼镇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长春说,中坝蔬菜基地有1500余亩,年产蔬菜两万余吨、产值3000余万元,带动就业超过300人。


  “我家里的几亩土地都返租给了蔬菜基地,每年有租金收入。我在基地打工,每个月有2000多块工钱。”高楼村6组村民杨汝会正在采摘青椒,杨汝会说,许多乡亲都在家附近打上了工,大家都觉得这样不错,都希望蔬菜基地发展得越来越好。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高楼镇利用闲置土地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动现代特色农业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镇已流转土地11500亩,土地流转率达51%,形成了以5000亩花椒、2000亩萝卜为代表的蔬菜调料产业集群,以及以2000亩柠檬、2000亩蜂糖李和沃柑为代表的优质四季水果产业集群。部分特色农产品美名远播,持续为全镇高质量发展注入“活水”。


  同时,高楼镇还积极延长产业链、完善集体经济利益联结机制,按“大户+集体+农户”“村集体+种植能手”“大户带散户”等模式,先后培育花椒集体经济2个,引进和培育业主21个,成立专业合作社19个,大幅提升了农业产业综合效能及附加值。目前,全镇村集体经济年产值达128万余元,大户实现年产值35万余元,村民通过流转土地每年获得土地租金40万余元。所有人都充分享受到了产业振兴带来的红利。


 “近年来,随着特色产业持续发展,村民通过入股分红、土地租赁、务工等形式积极参与其中,经济收入不断增加。”杨勇说,高楼镇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抢抓机遇,提档升级现有产业规模,继续做大做强蔬菜、柠檬、花椒、蜂糖李等农业特色产业,延长花椒等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加快推动农业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融合发展,全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非遗文化添动力 提升乡村振兴成色


  说起高楼镇,就不得不说到高楼火龙。2006年,铜梁龙舞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作为“铜梁火龙”之乡的高楼镇,多年来持续加强火龙研究和创新,不断让高楼火龙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和舞台。目前,结合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高楼火龙已逐步走向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道路,让“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走进高楼小学,学校舞龙队正在操场认真训练。“舞龙可以传承我们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可以锻炼身体、锤炼意志。”高楼小学六年级学生游智文说,他和同学们要认真训练,争取让更多的人了解铜梁火龙。


  “铜梁龙舞历史悠久,高楼火龙更是堪称一绝。”火龙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诗敏,现在是高楼小学的一名舞龙教师。他表示,铜梁龙舞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艺术,我们要努力传承这项艺术,注入新鲜血液,将其发扬光大。他将毫无保留地将舞龙、烧制铁水、玩火流星等舞龙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希望培养更多的龙舞传人。


  目前,高楼镇的4个村和1个社区都至少有1支舞龙队伍,全镇有数百人会舞龙,有火龙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9人、火龙演出公司10家。高楼火龙表演走出了铜梁了走到了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火龙表演外出务工收入成为村民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去年,高楼镇依托火龙表演实现文化演出收入2000余万元。


  “长期以来,村民利用农闲时节进行训练,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忙时种田、闲时舞龙’的独特传统。”杨勇表示,在火龙发展上,高楼镇一方面将坚持深入挖掘火龙文化,在提升舞龙队伍整体素质上下功夫,擦亮“铜梁火龙”之乡这张名片;另一方面,还结合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动高楼火龙进一步走出去,让高楼火龙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此外,高楼镇还将积极整合农业、火龙、涪江等特色资源,结合“一镇一主题”,全力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依托高楼镇场镇滨江特点,大力开展特色采摘活动,紧抓打造安居古城旅游拓展区机遇,全面包装打造一条集传统文化特色、休闲体验和旅游观光的精品乡村农文旅路线,加快建设农文旅融合特色小镇,不断以实际行动提升全镇乡村振兴成色。


  “接下来,高楼镇将按照全区‘四个坚定不移大抓’要求,以乡村振兴为主线,围绕党建引领、滨江城镇建设、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安全稳定这五项重点工作,统揽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杨勇表示,高楼镇全体干部群众将齐心合力,通过大力开展产业提升、场镇提质、交通提速、乡村建设四大行动,加快打造产业强、文化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滨江特色产业强镇。(钟晓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