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视讯 > 正文

带富一方百姓 特色水产养殖为酉阳乡村振兴助力赋能

映日荷花别样红,泉水清甜鳟鱼肥。在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兴隆镇狮象村冷水鱼养殖场的池塘里,池水清澈,波光粼粼,一群群体型健壮的鱼儿在水里追逐嬉戏。池塘岸边及周围水域,渔业专业技术人员忙碌着监测水文、观探环境、投喂食物……

为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酉阳县紧紧围绕重庆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锚定“1234”战略目标,积极探索“四大课题”,做优山地农业,打造“1+9+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特色生态渔业则是其中九大区域性特色产业之一。


农户正在清理鱼池


因地制宜建设特色水产


酉阳“1+9+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出后,兴隆镇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推动农业提质增效,立足生态优势大力发展鲟鱼和虹鳟鱼等冷水鱼养殖,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这里山涧泉水清澈见底、水量丰富、无污染,发展渔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走进狮象村,处处可见新风貌新气象,村庄干净,院落整洁,通村路一直通到山脚下,路旁潺潺山泉顺着溪涧、山沟流淌,水质清澈甘洌,带来了勃勃生机。

正是这样的好山好水,给狮象村孕育出了一条高山冷水生态鱼养殖的乡村振兴路。


利用山涧泉水养殖的虹鳟鱼


2019年,一个占地4300平方米的冷水养殖场项目在这里落地实施。在酉阳农业农村委技术支撑下,兴隆镇党委政府强势推进,狮象村两委及村民齐心协力,先后解决了冷水鱼养殖场建造、苗种培育、鱼病防控、商品鱼养殖等相关技术难题,冷水鱼养殖产业呈现蓬勃兴旺的发展势头,实现了兴隆镇冷水鱼产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巨大转变。

“过去靠天吃饭,增收无路,如今改天换地,工作就在家门口。”农户黄应勇说,现在整个村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养鱼、发展青花椒、种植中药材等一项项脱贫举措如春风拂来,村民们人均收入翻了五倍,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迎来了新生活。


农户将鲟鱼捞起展示


生态产业推动经济发展


在保留原有的绿水青山的基础上,狮象村冷水鱼养殖基地沿溪涧山谷而建,养殖池依地势呈梯状分布,放眼望去,青山绿水间,一个个水池整齐排列。

在第一批建成的鱼池里,先期试养的鲟鱼静静地潜在水底,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滋养。“只有熟悉它习性的养鱼人才知道怎么将它安全捕捞上来。”养殖户陈天元说。经过几番寻找和捕捞,一条健硕的鲟鱼浮出水面。

“冷水鱼养殖,水温要保持恒温,饲料都得用新鲜的食材,苞谷面是从村民家中买来原料自己加工做的……”陈天元信心十足地说,冷水性鱼类多数生活在清净无污染水域,这决定了其无公害的产品特质,又由于冷水性鱼类大多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富含EHA和DHA等不饱和脂肪酸,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狮象村涌泉生态冷水鱼养殖场里和陈天元一起工作的村民有10人,月工资在4000元以上。一个冷水鱼养殖,不仅带动村民稳固增收致富,还提升了养殖场劳动效能和经济效益。

据统计,酉阳县2021年全年完成水产品产量1810吨,水产养殖总面积6988亩,其中渔业专用塘1215亩、稻田养殖面积1863亩、水库3910亩。2021年,全县渔业行业生产总值达784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渔业生产总值7198万元。发展流水养殖面积6.5万平方米,主要用于鲟鱼和虹鳟养殖,目前年产量达1000吨以上。

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对于狮象村的村民来说,脱贫只是开始,而乡村振兴则是“接力棒”。冷水鱼养殖产业已经成了带动村民增收的“短、平、快”产业,助农增收成效突出。如今,狮象村的生态冷水鱼养殖业已初具规模,蓬勃发展的冷水鱼养殖业或将成为狮象村产业兴旺的一大亮点。(王天祥)


(实习编辑:陈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