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视讯 > 正文

巫溪范洪明:大山深处的“兵支书”

家住重庆市巫溪县田坝镇马坪村2组的范洪明,现任巫溪县田坝镇天池村党支部书记。他2002年12月入伍,2007年12月退役。戎装虽退,初心不改,怀揣着建设家乡的壮志雄心,他于2017年返乡。

看到家乡艰苦的自然条件、群众经济落后的面貌,范洪明毅然加入村“两委”,先后担任村支部副书记、村支部书记兼村民委员会主任。他经常走访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和村里的有志青年,就如何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和他们进行商讨。他的脚步遍布天池村的每一寸土地,身影穿梭在每一户农户家中。他用最短的时间熟悉村情民情,找准制约天池村发展的瓶颈,借助国家脱贫攻坚的春风,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移风易俗转民风、纾民困解民难,急群众之所急、想民众之所想、做民众之所盼,在群众心中逐步成为“在军营,他是优秀士兵、优秀班长、优秀共产党员;在家乡,他是村民尊敬的好书记、扎实肯干的贴心服务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深刻履行军人“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离军不离党”的铮铮誓言。

原天池村的“两委”班子成员相处不融洽,村民信访不断,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也相当落后,时任支部书记年龄大了,主动提出辞职,天池村的发展让各级领导都感到头疼。2017年7月,镇党委政府领导找到范洪明,希望他能为村里服务。了解到当时的情况后,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和党员,范洪明第一想法就是必须无条件服从组织决定,努力完成组织交给他的任务。面对运转困难的“两委”班子,他决定首先要提升班子整体素质,于是四处物色能力强、有担当的村干部人选,先后4次为天池村充实干部队伍7人,辞去2人,建成一支敢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两委”班子队伍。

2017年至2020年,面对天池村地广人稀、劳动力外流、产业凋零的情况,范洪明下定决心要为乡亲们挪穷窝、拔穷根、开新业,让乡亲们过上幸福的日子。


扶贫搬迁 为乡亲们挪穷窝


脱贫攻坚期间,范洪明尽心竭力争取国家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指标,全村实施CD级危房改造和异地扶贫搬迁98户386.5万元,争取新建幸福家园1处,让在外借住或流浪的五保老人都有了自己的家;配套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2个85万元,为9户搬迁户规划菜园地5亩,每一户人都能通过菜园地实现蔬果等普通粮食作物自给自足;充分利用公益性岗位、工程项目、面坊帮工、集体经济、民政等实现有劳动力搬迁户最少有1人就业或享受社会保障兜底。

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过程中,部分顽固村民死活不肯搬,多次跟他讲条件、故意刁难等现象时有发生,一心想为群众办实事的范洪明换来部分人的冷嘲热讽甚至谩骂。但作为军人的他,没有放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始终坚信公道自在人心,只要自己问心无愧,最终会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他白天与村民讲道理、摆事实、说政策,夜晚与驻村工作队、“两委”班子研究对策,最终完成搬迁目标任务。


排忧解难 为乡亲们拔穷根


在天池村村民心中,范洪明既是村支部书记又是他们的“大家长”“贴心服务员”,在群众心中逐步形成了“有事先找范书记”的共识,群众都愿意听他的。村民从排斥反感村干部到信赖的转变,得益于范洪明带领村支“两委”用心用情为村民排忧解难。

范洪明上任之初,村风民风彪悍,邻里纠纷时有发生,山林土地争端不断,信访矛盾尤为突出。担任支部书记后,范洪明带领村干部、老党员逐步梳理摸清各类问题,建立问题台账,按照先易后难、先亲后疏、先小后大的原则逐步解决。采取院坝会、上门走访等方式,解决邻里纠纷和化解信访积案,村风民风得到切实改善,乡村治理基础得到夯实。

天池村青壮劳动力外流严重,留下来的都是老弱病残,大部分家庭或多或少存在困难,范洪明空闲的时候就走访农户,对每家每户建立台账,根据每户的情况制定解决措施。五年来,范洪明想方设法为符合条件的困难户申请低保、为残疾户争取政策资金和救助指标等,始终为民争利,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作为为民办实事的第一职责。

天池村山高路远、山大坡陡、海拔高低起伏、劳动人口大量外流等因素导致村里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缓慢,范洪明利用脱贫攻坚政策“窗口期”大力改善基础设施。


修路寻水 为乡亲们开新业


刚到村里任职时,全村道路里程14公里,硬化率仅28%,且大部分道路通行率极差,一到汛期遭到雨水冲刷,更是雪上加霜,成为全村的一块“心病”。

秉持“要想富,先修路”发展思路,范洪明下定决心到镇上要项目。天池村距离田坝镇政府有一个半小时的盘山公路,为了向党委政府要项目要资金,他一天能往返三四趟,不畏严寒酷暑到山林地头规划道路,邀请领导到实地考察调研等。有时候项目资金要来了还要化解群众矛盾纠纷,解决占用山林土地、哪条路先建哪条路后建等问题。

脱贫攻坚期间,他硬是从一名年轻小伙变成了一名老成持重的“非洲大叔”。经过4年时间,他为天池村修通并硬化全村所有通组公路14公里,村民出行难彻底解决。

作为高山地带,季节性缺水一直困扰着天池村的乡亲们。范洪明每年旱季都会领着干部和党员跋山涉水四处寻找水源。

最为艰辛的一年是2022年8月,受持续连晴高温天气影响,降雨量较往年明显偏少,导致巫溪县部分高山地区出现严重缺水的情况,范洪明带领党员干部顶着烈日拿着镰刀在深山老林开路10余公里,徒步5小时的山林寻找水源,终于在巫溪县与云阳县交界处找到一处水源,最终在上级党委的支持和村民自发的投工投劳下,几天时间就把甘甜的山泉引入到村水池里面,解决村里357户近800人的饮水难问题。

脱贫攻坚期间,范洪明为村里开发水源4处,整修并新建饮水池3口800立方米,铺设饮水管道21公里,实现村民自来水全覆盖,使得季节性缺水成为历史。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产业振兴是五大振兴的牛鼻子,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住。”范洪明说。谈起发展产业,他从一名不懂技术、不懂产业发展的退伍军人逐渐蜕变为村里的“羊贩子”“猪司令”“牛专家”“烟痞子”。

在范洪明的带领下,天池村发展山羊养殖大户10户,常年存栏量达1000只,培育养猪大户4户,生猪常年存栏量达300头,发展烤烟200亩,全村平均每户产业收入达1余万元。

2021年受田坝镇第十五次党代会产业规划布局启发,范洪明又将眼光瞄准肉牛养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建立现代化养牛场1个,以党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村民共同富裕。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范洪明继续扎根大山深处,发挥军人本色,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接续奋斗,为党分忧,为民解难。(钟晓渝)


(实习编辑:钟小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