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视讯 > 正文

云阳交通民警郑章海:扑下身子干事业 赤诚满怀为人民

清晨,与朝霞相伴;夜半,与华灯相依;夏日,与烈日为友;冬季,与风霜为伍。1994年从警校毕业后,年仅22岁的郑章海,便毅然奔向了他心心念念的神圣岗位——交通警察。


交通警察郑章海


从热血青年到成熟大叔,从一名基层普通交警到云阳县公安局交巡警大队事故中队中队长,28年来,他勇于担当、忠诚履职,时时冲锋在交通事故一线,在复杂的现场中抽丝剥茧,攻克各种复杂疑难案件和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小案”,切实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真正做到了扑下身子干事业、赤诚满怀为人民。

近几个月来,郑章海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吃苦耐劳的“老黄牛”精神,连续不断奋战在疫情防控、护航中高考、高温执勤等工作前线,高负荷、高强度的“作战”,一度导致其脸部出现“面瘫”。昔日的“形象代言人”换了模样,如今,同事们都笑称其为“歪嘴交警”。


刻苦钻研业务 变身“事故处理尖兵”


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与预防是一项法律性、专业性、业务性极强的工作。自加入公安交警队伍的那一刻起,郑章海就躬下身、沉下心向前辈们虚心请教学习,时刻苦练基本功,努力提高实战水平,一本崭新的事故处理专业书籍,硬生生跟着他掉了色、脱了皮、烂了页。


处置事故现场的郑章海


现场勘察、责任认定、事故调解,他总是行色匆匆。每逢要案急案发生,绘制现场图、分析案情、加班熬夜,24小时工作连轴转也是家常便饭。春去秋来,寒来暑往,28年的磨砺与成长,让他熟背法律、技能娴熟、业务精湛,成了队里首屈一指的“事故处理尖兵”。2016年4月,郑章海取得县内唯一的重庆市交通事故处理高级资格证书;2020年11月,在全市交巡警事故处理高级、中级资格培训班上作为教员为学员授课。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毫无保留的指导培训下,更多的年轻交警逐渐成熟起来,成了交通事故处理工作的行家里手。

交通事故处理,一头挑着党和政府维护平安的殷切嘱托,一头挑着人民群众的深切厚望。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郑章海不得不认真对待每一起交通案件。因为他深知,唯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公平公正认定交通责任,时时保有细心、耐心、责任心,才能让群众满意,让自己无愧。


连续坚守作战 “形象代言人”成“歪嘴交警”


做好交通事故预防与处理,是事故中队交警的应尽职责。但在发生重大事件、警力不足等特殊时期,他们也与路面执勤的公安交警一般,也需拉通使用。

2022年5月,新冠肺炎疫情反复,暂时“闲下来”的郑章海主动请缨奔赴一线,与医护人员一同昼夜在高速路口严防死守。衣服汗湿了继续穿,一天下来都有薄薄一层盐渍;夜里困了喝口水,或用风油精涂太阳穴,强行驱走睡意继续战斗。

2022年6月,疫情刚缓解,中高考便开始了。为确保考生有一个安静舒适的考试环境,郑章海又来到考场周边执勤,每天站在烈日下指挥过往车辆。6月7日15时许,正在双江中学考点执勤的他突感不适,喝下两支藿香正气液后继续坚守岗位。当晚7点,他实在扛不住了,到医院一检查,被诊断为急性面神经炎,需及时住院治疗。


接受治疗的郑章海


一边是面瘫需要慢慢治疗,一边是始终放不下的工作。住院期间,每天睁眼面对冷冰冰的白墙,郑章海第一时间想到的总是工作和案子,加上总有同事打电话咨询事故处理难题,病情稍有好转,他每天输完液、做完理疗后,便回到了工作岗位,于高温下接续奋斗。

“当时,患者左侧额纹消失,眼睛闭不全,嘴巴又歪着,我们诊断其为急性面神经炎。如果不间断好好治疗的话,效果肯定要比目前好很多。”云阳县中医院康复科主治中医师石晓琴说,由于郑章海工作的特殊性,无法完全抛开工作,但希望他能够注意休息,尽量不熬夜。

连续奋战,身体固然疲累,但头顶警徽就意味着双肩必须扛起责任,心中必须常系人民。手头旧案未结,新案又来。事故发生的随机性,接处警工作的紧迫性,工作时限的严格规范性,让郑章海的神经常常处于紧绷状态。对于“歪嘴警察”这个略显喜剧的称呼,他也乐于接受,他说:“虽是一句玩笑话,但也算同事领导的一种关心和鼓励。”工作以来,因业务突出、踏实肯干、任劳任怨,郑章海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多次受市交巡警总队表彰,2017年被县人民政府记三等功。

“该同志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积极主动,工作作风扎实。特别是近两个月以来,我们多次劝他停止工作、先去治疗,但他都委婉拒绝,依旧坚持一边工作一边治疗,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广大交警同志学习。”县公安局交巡警大队副大队长袁久清毫不吝啬地夸奖道。

警徽熠熠,护卫平安,初心不改,砥砺前行。“我是一个热爱工作的急性子,党培养了我,不是让我来休息的。”郑章海表示,将继续本着“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理念,不断探索寻求执法与服务的结合点,力争做到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铮铮誓言。(龚轩)

(实习编辑:钟小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