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视讯 > 正文

穹顶之下 绿野之上 蓝天常驻 “气”质更佳 重庆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日前,花式晚霞霸屏重庆人的朋友圈,碧蓝如洗的天空,镶嵌着一簇簇“水蜜桃味”的粉色云彩,大人举起手机拍下美的瞬间,小孩则转着圈看这朵云是心形,那朵云像天使翅膀,人们都守到那光熄灭,然后才满眼回味地回家。

实际上,随着重庆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看天观云”早已成为重庆人安心畅快、呼吸共融的生活日常。根据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公布的数据,截至9月5日,重庆市今年优良天数累计230天(优97天,良133天),同比2021年增加8天。PM2.5平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同比2021年下降8微克/立方米。

穹顶之下,绿野之上,蓝天常驻,“气”质更佳的背后是重庆市区各级政府联动,各部门协同治污,企业自觉履责,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的结果,也是生态环境减污降碳、经济发展降本增效的生动实践。


重庆蓝天常驻,“气”质更佳


深化交通污染控制 探索能源更新


9月1日,位于重庆渝中区的朝天门11码头,冠达世纪游轮安静地停靠着。

沿着浮趸进入游轮,船上用电设施正常运行,如果不是窗外江水汩汩,会让人产生这就是一家寻常酒店的错觉。

“现在我们停靠码头时使用的是船舶岸电,不用柴油机发电。”冠达世纪游轮电气工程师李国云介绍,按照规定,船舶靠码头超过两小时必须使用岸电。

李国云口中的船舶岸电,是船方的“电小二”,是从陆地电网引电的模式,以电代油,从源头实现“零油耗”,减少碳排放。


船舶停靠2小时以上,必须使用岸电


李国云为朝天门11码头细细地算了一笔经济账和生态账:浮趸变压设施花费50余万元,每艘游轮受电设施改造花费120余万元,自2020年5月岸电投用以来,至8月底该码头已使用岸电289万余度,减少发电用柴油645吨,按目前燃油价格计算,节约用电成本220万元。这期间,减少含硫有害气体排放2064吨、减少粉尘颗粒物7.75吨。

目前,渝中区已完成辖区全部67艘营运船舶岸电系统受电设施改造以及13个码头岸电的标准化改造。


渝中区已完成13座码头岸电标准化改造


与船舶使用柴油发电有相似弊端的是老式传统柴油重卡。排放高、噪音大、易撒漏、监管难,是老式传统柴油重卡存在的弊端,这不仅是行业发展的难题,更是城市发展的痛点。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西部(重庆)科学城,常年运行于各建筑工地、渣土消纳场、商混站的柴油重卡渣土车约1500台,这些柴油重卡车辆排放的氮氧化合物和颗粒物分别达到汽车排放总量的85%和65%。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今年5月,西部(重庆)科学城引进社会单位首批投入5台新能源渣土车和一台移动重卡换电站并开展试运营。这也是全市首台渣土车移动换电站。2吨重的电池,一进一出,换电仅需5分钟。“移动换电站还提供了不同场景下的换电支持,集中充电,一小时就能充满整块电池。”重庆科学城城市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曾齐介绍,重卡渣车的电池容量是282度电,充满后的行驶里程约150公里,在西部(重庆)科学城范围内,从建筑工地到消纳场,单趟平均在20公里左右。重卡渣车采用的全是电能,达到零排放、低噪音、全封闭,避免了在路上的撒漏。在换电模式下,预计重卡渣土车单车全年能减少碳排放21.6吨,节约燃油费用约3万元。


新能源渣土重卡,一进一出,换电仅需五分钟


重庆市高新区生态环境局大气科工作人员谭川介绍,目前,高新区第一批新能源渣土车已投放使用,配套建设的充换电站也将在今年9月投入运行。在公务出行、交通执法、市政环卫等众多领域,也将逐步全面使用新能源汽车。

“今年上半年,我市淘汰治理老旧车辆5万辆,查处超标和冒黑烟车辆7158辆次。”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重庆将继续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执行更加严格的车用汽油质量标准,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有序推广清洁能源汽车;进一步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公务用车电动化进程;建设氢燃料电池应用示范基地,积极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加快船舶受电装置改造和港口码头岸电设施建设,到2025年,船舶靠港期间原则上按规定全部使用岸电。


加强大气面源污染治理 严格控制扬尘


走进重庆轨道交通十八号线北延工程2标十八梯站施工现场,干净整洁是给人的第一印象。施工场区进行了全覆盖棚化,实施“全密闭”施工。

施工场区,施工棚顶设自然采光透明罩,棚内设置多级立体喷淋系统,墙体有岩棉防火吸音板夹层。施工场地全面硬化,现场裸土覆盖到位,动土作业等易产生粉尘的区域设有移动雾炮降尘,施工围挡装有定时喷雾。


轨道交通十八号线北延工程2标十八梯站全封闭


大门口安装有自动冲洗装置,清洗进出场车辆。“我们选用的新型智能建筑渣土车,能避免建筑垃圾跑冒滴漏。”重庆轨道交通18号线北延工程土建2标项目安全环保负责人魏文斌介绍,公司严格设备进场验收,强化环保编码审查与油品管理,定期进行尾气检测,确保排放达标。同时,通风设备排风口还加装过滤水箱,能有效过滤扬尘。创新引进焊烟收集器、等离子切割机,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此外,采用信息化设备监测现场扬尘、噪音、气象的整体情况。

“通过全封闭施工棚,大气、噪声及光污染源均得到了有效的物理隔离控制,作业区域总体控尘率70%以上、施工噪音降低近30分贝。”魏文斌说。

“我们在全市率先出台绿色示范工地建设标准,渝中区已建成全密闭的施工工地共7个。”渝中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何俊锋说,全密闭施工不仅能有效控尘、降噪,还能让施工进度更加顺畅,天气变化不影响工地作业,施工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向而行。

“今年我市以创建和巩固扬尘控制示范工地为重点,突出智能监管,创建和巩固扬尘控制示范工地430个。”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重庆将继续加强施工扬尘监管、堆场扬尘控制,持续建设(巩固)扬尘控制示范工地。


臭氧攻坚 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


走进台泥(重庆)水泥有限公司的办公区,仿佛来到了一个工业与公园的结合体。厂区道路干净整洁,绿植如被。

与其外观相匹配的是,它的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氮氧化物具有活性高、氧化性强等特点,是形成臭氧的前体物,也是水泥行业一个重要的监测指标。

2020年5月,台泥(重庆)水泥有限公司引进高温高尘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实施了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改造。该项目于2021年6月20日投入使用,目前氮氧化物排放稳定在30mg/m3,远低于国家行业标准,达到国内水泥行业氮氧化物排放的先进标准。

汽修行业喷涂作业废气处理不当的话,将使臭氧的另一种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逃逸。2021年12月,渝北区建成回兴汽修钣金喷涂中心和双凤桥中正汽修钣金喷涂中心,均采用“干式过滤+活性炭吸附/脱附+催化燃烧”工艺(CO),实现废气收集和处理率均达到90%以上,正常生产时(工况大于75%),经处理后苯系物、非甲烷总烃、颗粒物有组织排放浓度均稳定达标,从而减少汽修行业喷涂废气区域性散排。目前,重庆已建成汽修钣金喷涂中心7个。

“今年,我们制定实施了《2022年夏秋季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方案》,聚焦夏秋季臭氧污染,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重庆将进一步在重点行业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加快燃煤锅炉淘汰或清洁能源改造,推动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开展涉气产业集群综合整治,推进企业生产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钟晓渝)


(实习编辑:陈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