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一份24年前的入党申请书,字体俊秀、饱含憧憬,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撰写人对党的向往、对事业的执着、对生活的热爱。这份入党申请书的撰写人,是重庆市渝北教育矫治所教育科科长杨亮,24年来,他一以贯之保持炙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杨亮是重庆合川人,1992年参加工作,199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出生于警察家庭的杨亮从小受到父母的熏陶,对人民警察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为实现心中一身藏蓝,他毅然投笔从戎,1995年考入雷马屏监狱,1999年调入重庆市新劳教转运站。
入党24年来,杨亮从未停止过学习,通过自学考试,分别取得了法律专业本科学历、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撰写的教育矫治案例被收入司法部案例库中,优质教案《立业》获市教育矫治局课件一等奖。杨亮先后在政工、戒毒管理、教育矫治等多个岗位锻炼,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逐渐成长为一名熟知戒毒工作的“全能战士”。共获得司法部通报表扬1次,优秀公务员8次,市司法局三等功1次、市戒毒局三等功1次,市局级优秀共产党员9次,先进个人5次,其他奖项累计超过20余次。
他是勇敢的战士
在入党的24年里,杨亮始终不忘入党初衷,厚植人民情怀,不断锤炼党性,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哪里需要他,他就在哪里。
2004年的五一假期,杨亮原计划去看望远在四川的女儿,却临时接到单位的紧急任务。他立即毫不犹豫地通知妻子,退掉了已买好的车票。他与同事们两下黔江,近半个月,上山下乡,行程超1000公里,克服重重困难,四处查找线索,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2022年3月,渝北所正处新所正式投入使用,基层大队重新组建,戒毒人员的教育矫治也刚刚起步,一切百废待兴。杨亮主动提出要进入戒毒区支援基层大队,他说:“基层大队的各项工作正在逐步完善过程中,我去的话,正好可以一边支援基层警力,一边把教育方面的制度、资料进行完善。而且要想干事们尽快‘上手’,现场培训是最有效的方法。”
在进入监区前,他还专门为培训民警准备了装有心理咨询系统的电脑,为戒毒学员的教育活动准备了20多个戒毒视频学习资料。在大队,他不仅“手把手”教会大队干事系统操作、资料录入以及归档整理,还带领干事们对新收容的200余名戒毒人员逐一进行心理测试,整理心理档案276份,开展视频戒毒教育20余次。
今年5月24日,因为劳累过度,杨亮身患重病,不得不住院治疗。他不忘安慰战友“没事的,我自己也是心理咨询师,不会被它打倒的。我还想尽快好起来,回到工作岗位,回到我的战场,还有那么多工作等着我……”
或许,杨亮就是一名战士,教育矫治工作就是他的战场,他不断奔赴属于自己的战场,勇往直前,绝不退缩。
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黄牛”
“有一分热,放一分光”是杨亮的真实写照。他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份真挚的热爱,把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完成,要求自己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善待每一个人。
2021年,渝北所正扎实推进“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又恰逢新所搬迁,各项工作千头万绪。作为政治处副主任的杨亮以身作则、加班加点,吃透文件精神,细化工作任务,带领科室民警按期推进各项工作任务。仅在专项活动期间,他一人经手的工作方案、制度以及措施等各类材料、报表超400余份,累计超过10万字。制作展板、横幅、标牌、推送廉政信息、知识等累计超过500余件,撰写宣传稿件30余篇均被各市级媒体刊发。同事们经常看到他在办公室挑灯夜战,下班的同志看到他还在办公室,还不忘调侃一番:“杨主任,今天又不回去了哇?”杨亮总是笑笑:“事情没做完呐!还得干咯!”他就是这样任劳任怨,加班是他的工作常态。仅教育整顿期间,他个人加班时长就超过300小时。
他是指引方向的“领路人”
杨亮作为渝北所的“元老”,所有年轻同事都愿尊称他一声“杨老师”。杨老师不仅传授业务技能,还关心青年民警的成长。民警王婷深有感触地说道:“人一生中要遇到很多老师,能遇到杨老师是我的幸运。”2018年,当她挂职回所后,被安排负责劳资工作。劳资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王婷一时间感到焦头烂额,常常面对电脑无所适从。杨亮发现这个情况后,安慰道:“婷婷,我们先要把文件精神掌握透彻,然后再遵循着要求一步一步地去做,你也不要心急,你才接触不熟悉,多操练就好了。”他带着王婷从查阅专业术语开始,翻阅一个个文件,遇到难以理解和操作的,还帮助她联系上级单位、兄弟单位的同事咨询,共同探讨、共同解决,最终在杨亮的鼓励和帮助下,王婷顺利完成了工资清算工作。
去年,刚考入渝北所工作的民警屈超泉、传航,更是被杨老师一步步“领进门”,他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讲述戒毒工作规章制度,手把手教授他们公文写作,亲身示范如何科学有效地做好各项工作,争取机会送他们出去实地实践……一年后,两位民警已成长为基层大队的骨干民警。
他是戒毒人员心中的“小橘灯”
杨亮有一个工作习惯,对新入所的戒毒人员都要仔细琢磨其家庭背景、性格心理,这样才能更好地对戒毒人员对症下药。
2015年,戒毒人员张某第二次被执行强制隔离戒毒,整训期间情绪低落,经常与其他人发生摩擦。时任教导员的杨亮,发现了张某的反常。他从多次谈话中得知张某幼年丧母,父亲独自把他抚养长大,但因自己交友不慎陷入毒海,因一次又一次辜负了父亲的期望而悔恨不已。杨亮感到张某还怀有感恩之心,立即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并辅以感恩教育,只要张某在戒治过程中稍有进步,就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逐渐,张某有了很大改观,杨亮推荐他担任班组长。张某受到了极大的鼓励,不仅自身戒毒积极性增强,还积极协助民警完成事务性工作,多次因工作表现突出,在考核中受到奖励。张某在离开戒毒所时拉着杨亮的手流下了泪水,并发誓道:“杨教,这两年,您就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请您放心,我就是为了您,我也不会再去沾染那个东西了……”
从警以来,经过杨亮教育转化的戒毒学员超过200余人,他们都重塑“三观”,走上了新的人生道路。正如杨亮在工作日记中写的那样:“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通过心理咨询师、民警的辛勤努力,吸毒者渐渐摆脱困扰,获得成长,我们作为特殊战线的教育者,也得到了锻炼、受到了鼓舞!”
他是面对名利的“淡泊者”
杨亮的2019年度考核表中有这样一句话“以平和之心对待名利,以淡泊之心对待职位……”他不仅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在2019年全市戒毒系统警衔职务晋升候选名单中他排名第二,这样的排名,职务晋升可以说十拿九稳。但组织上经综合考量,准备将名额给予即将退休的同志。杨亮在了解到组织的顾虑后,主动向组织报告:“我还很年轻,以后机会还很多,我完全服从组织的安排。也请组织放心,我不会有任何思想包袱的。”这样的豁达胸襟令在场的人都十分敬佩。
他是敬老孝亲的儿子
杨亮有一个温馨和美的家庭,他作为家里的“定盘星”,对家庭中的每一种角色都尽职尽责。
杨亮的岳母因病瘫痪在床,多年来,他都一如既往地为岳母尽孝心。“我老公他下班回到家里,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看母亲,看一下纸尿裤是否该换了,身体上是否应该清洗了,不是帮她翻翻身,就是帮着按摩舒筋活血。说实在话,我作为一个女儿我都没有他做得好。他对我母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妈,你要好好地养好身体,这个家有我们呢,你不要担心。’说来也奇怪,我的母亲已经瘫痪多年,意识都有些模糊,但是每次他给她按摩,她都知道是我老公来了,口中都会喊着‘亮娃’‘亮娃’,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我都忍不住要流眼泪。”他的妻子感动地说道。杨亮却认为这是他作为一个儿子应该做的。
他是好丈夫好父亲
“我的老公很会迁就我。知道我经常因为工作上的事情晚上需要加班,而且睡眠不好,为了不打扰到我的休息,他就会在另外一个房间休息。早上还会将开水和水果放到我的床头,让我起床就有开水喝。还常常唠叨我,说我是‘工作狂’,叮嘱我要多注意身体!谁曾想,真正的工作狂是他自己,身体出了问题的也是他自己。”杨亮的妻子哽咽地诉说着生活中的点滴。杨亮却说:“这些小事本就是我一个丈夫应该做的。”
对于女儿的教育,杨亮采取的方式更多的是正向引导。他的家里最多的就是书,每天只要一有空,书架准是他们父女的天下。“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杨亮夫妻带着女儿坚持做公益,在日常生活小事中教会孩子人生道理。女儿6岁时,父女俩在碧津公园游玩。女儿哭闹着非要吃冰棍,为了教育孩子要学会节约用钱同时锻炼孩子的毅力,杨亮决定将选择权交给孩子。“我们兜里只有够坐公交车的钱了,如果买了冰棍,我们就只能步行5公里回家了,你看一下该怎么选择吧!”女儿因为年龄小,依然选择买冰棍。父女俩就真的步行了5公里回到家里。自那以后,女儿再也不乱买零食,更懂得了信守承诺、敢作敢当的真正含义。在父亲的熏陶下,女儿不仅考入了理想的大学,还当上了院系的团支部书记。在疫情期间,积极协助老师组织同学们有序参与疫情防控,还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女儿时常自豪地说:“爸爸是一个干实事的共产党员,我也要成为这样的一个人!”
杨亮是一个令人敬佩的人,祝愿他能够早日战胜病魔,早日回到家人、战友、朋友身边,回到他热爱的工作岗位上。(龚轩)
(实习编辑:李雯杰 陈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