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视讯 > 正文

彭水梅子垭: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秋风拂树起,瓜田果飘香。

金秋时节的重庆市彭水县梅子垭镇,陆续迎来果蔬采摘季,田间地头,一派丰收景象。近年来,梅子垭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每一个经历者都欣喜不已。

是什么改变了梅子垭镇百姓的生活?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随着蜿蜒的公路进入梅子垭镇,一栋栋精致的小洋房,令人眼前一亮;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安置房,让人咂舌称赞;位于场镇上的店铺,热闹喧嚣……一幅乡村生活的写实画卷徐徐展开来。


粮油加工厂


曾经打工人

成了“小老板”


“老板,还有鸡苗没有,给我来100只。”

9月16日一早,就有村民到梅子垭镇盖坪村3组的家禽养殖场购买鸡苗。

“还有哦,稍等一下,我们把这批鸡苗的疫苗打了就去给你数。”养殖场老板谢松林在鸡棚里说。

经过这两年的摸索,谢松林现在已经掌握了鸡舍消毒、疫苗注射、育雏等养鸡技术,但由于鸡场没有实现鸡苗投料、饮水、鸡粪清扫、消毒防疫自动化,需要有人盯着,24小时离不开人。谢松林说:“辛苦是辛苦一点,但是自己也放心一点,保证了鸡苗不受损失,还是很不错。”

谢松林谈得最多的还是他的养鸡场。他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把事业越做越大,自己增加收入的同时也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增收。

“这比我在外务工挣钱好很多,而且能照顾家里,现在政策也很好,镇上还会组织我们养殖大户进行技术培训,日子过着很有盼头。”谢松林介绍,和他一样返乡创业的青年人还有很多,他们有的做养殖、有的做种植、还有的做农家乐,大家一起发展产业,创业氛围好,干劲足。

中药材种植、粮油加工、酒厂、农家乐……

如今的梅子垭镇,依托乡村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发展花椒、百合、木耳、中药材等农林特色产业,打造“一村一品”,进一步实现产业振兴。如:两河村林下配套种植、甘泉村柑橘种植、梅花社区辣椒种植……有效解决了在家劳动力就近就业,促进群众持续增收。


昔日荒凉地

蝶变“桃花源”


拥有一个安稳、美丽的家园是村民们的夙愿。

“搬下来方便多了,像我们年龄大了,在这里住着,有个三病两痛还能及时去卫生院看看,踏实很多!”71岁的村民马明秀说,曾经,一家人挤在旧房子里,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现在住上了小洋房,喝上了自来水,出门就是水泥路,还能在自家的坝子晒点花生、黄豆,日子过着很舒心。

在梅子垭镇梅花社区,和马明秀一样,村民冯广香也享受着这样舒心的居住环境。

“以前走的是泥巴路,现在出门就是水泥路,用的是自来水,住的是漂亮房子,一家人住在这里很高兴。”冯广香说。

村民任正翠拿着扫把正在打扫庭院,她说,丈夫腿有残疾,三个孩子还在上学,现在住在这里,平时有时间就到附近找临工做。

“有时候100元,有时候120元,有活我就去,也能解决一点日常开支。”任正翠介绍,现在的日子还是有希望,只要勤快点,生活还是过得不错。

日头渐晚,一栋栋楼房整齐排列,村民们在宽敞的文化广场上享受着闲暇时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如今新建了文化广场,还实施了绿化、亮化工程,家家都是2层小洋楼,门前屋后绿意盎然、繁花似锦,硬化道路通往每家每户,路灯竖起来了,交通也便利了,村民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旧日山沟沟

变成香饽饽


“你看这栏杆,是我爸去山上找的被藤蔓缠过的枯树,拿回来找木工给我们做的,是不是很好看。”佛山寨农家乐老板张梅介绍,这个农家乐是他们一家一手一脚打造出来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一个小故事,他们提供的不仅仅是服务,还“售卖”情怀和乡愁,让来过的客人在某一个角落都能找到儿时的回忆。

从农家乐正门走来,碎石小路干净整洁,矮小的灌木被修剪得整整齐齐,顺着左手边看去,一排排银杏树错落有致、郁郁葱葱。再往前走,干净的坝子、古朴的水缸,还有那醒目的吊脚楼,每一处,都彰显着玲珑心思。

“这里虽然离县城远,但夏天凉快,很多客人喜欢到我们这里小住,说我们这里环境不错,住着舒服。”张梅开心地说,今年很多重庆的游客都慕名而来,还夸奖她们家的菜好吃。

在佛山村,像张梅一样吃上旅游饭的还有很多。

近年来,佛山村依托环境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当地村民因地制宜开起了农家乐,村民将农土特产品变成旅游商品,寨子里的许多村民都依托乡村旅游吃上了“旅游饭”,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大家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梅子垭镇党委书记吴宇鹏表示,下一步,梅子垭镇将紧紧围绕“三四六”发展思路,以乡村“五大振兴”为目标,在强化产业振兴方面,坚持多点发力探索“山地农业”发展新模式;在推动文化振兴上,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特色发展路径,深挖文化内涵,凝聚群众向心力;在推动生态振兴上,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建设山清水秀之地,打造宜居梅子垭;在推动组织振兴方面,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持续健全完善农村法治服务体系;在推动人才振兴上,通过“引”和“迎”,培养优秀的、年轻的、高学历的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锻造源源不断的骨干力量。(杨丽媛)


(实习编辑:钟小雯 陈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