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视讯 > 正文

穿警服的驻村第一书记谢林坤:做好乡村振兴和送法入村

“天上不会掉馅饼,都是骗子设陷阱。投资理财保赚钱,返小利后难提现。兼职刷单门槛低,骗你本金把你欺……村民们,防骗技巧千万条,不贪便宜第一条!”在重庆市武隆区文复乡楠木村的“法治大院”里,驻村第一书记谢林坤正用一句句轻快押韵的打油诗为村民们进行反诈宣传。

“开展法治宣传我是专业的。”谢林坤是江北区公安分局刑事侦查支队民警,2021年5月,受组织委派,他成为驻村第一书记,接过乡村振兴的接力棒,踏上楠木村这一片土地。“作为第一书记,我要努力让乡亲们富起来;作为一名民警,我要增强乡亲们的法律意识,将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捂紧。”


发展特色产业 村民的钱包鼓了


“来驻村的第一天,我做的事就是把村里的每家每户走了一遍。”谢林坤回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既然来了,就一定要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谢林坤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实践的。从到楠木村那天起,他便把村民当亲人,把乡村当家乡,安安心心驻扎在乡村振兴最前线。

通过实地走访,当了解到村里的主要产业是甜柿和米花生后,谢林坤就思考着如何扩大这两个产业的经济效益,让村民进一步增收。

“我们的甜柿缺乏管理,产量和产值都较低,缺乏固定稳定的销售渠道。而村里的米花生经过前期发展已经小有名气,但米花生产品附加值低,村民通过种植售卖获得的利润较少。”谢林坤与驻村队员、村干部们一起分析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所在,并逐一攻破。



为了扩大村内农产品的销路,谢林坤带着驻村队员们专门申请了一个微信号码,自建“楠木农特”微信小程序,逐步建立楠木村自己的电商销售渠道,并找到武隆区其他电商平台进行合作。如此一来,无论是村里的柿子、米花生,还是村民喂养的土猪、土鸡等,都可以通过线上进行销售。同时,谢林坤还充分利用“消费扶贫”的契机,在线下四处寻找买家,为村里打开销售渠道。

通过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销售,解决了楠木村农户产品滞销、产品单一、销售渠道不稳定等问题。一年多以来,谢林坤和驻村队员们已经帮助楠木村民销售生猪、土鸡、甜柿等农产品共十余万元,充分调动了农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要通过农业让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除了农产品产业化规模化的道路外,还要通过农产品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谢林坤想到了村里的特色农产品——米花生,“花生一斤才几块钱,但是经过压榨提取的花生油可以买到十几块钱!”

去年,通过租用油坊设备和自行购买其他设备,谢林坤带领驻村队员及村民们一边实践压榨提取花生油,一边总结经验,最终提取到比较成功的花生油进行销售,为村民们人均增收了几百甚至上千元。

“下一步,我们准备建立自己的加工作坊,获取资质后争取扩宽榨油渠道,同时实验对菜籽油、玉米油的压榨工艺,再通过线上平台对外销售,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做出贡献。”谢林坤在跟驻村队员们谋划村里发展时提出,村民的产业意识还有待加强,村里会大力支持并鼓励村民流转土地发展特色产业,建强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走出一条楠木村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改善基础设施 村里的道路亮了


今年国庆假期一结束,楠木村里就运来了几十根电线杆,“这是给村里安装路灯准备的。”谢林坤介绍,等收集齐沿线居民的意见,他就和村干部们一起规划具体安装线路,很快就可以动工了。

楠木村基础设施较差,村里的主干道没有路灯,村民晚上出行极为不方便,存在安全隐患。谢林坤一直把这件事记在心里。前不久,谢林坤终于为村里找来了“赞助”,找到一家网络运营商愿意为村里提供路灯安装设备,点亮村民们的出行路。

为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条件,谢林坤还和驻村队员们一起在楠木村村委会门前的篮球场上安装了路灯,让村民在闲暇时有了活动的地方。如今,每次看到周围的小朋友晚上做完作业后在篮球场上奔跑的身影,谢林坤心里就觉得当初顶着炎炎烈日,连续几天为安装路灯而满头大汗是“值得的”。

“谢书记,你是公安局的,我屋头腊肉被别人偷了你能破案不?”这是谢林坤刚来楠木村时,村民对他反映的情况。谢林坤这才注意到,虽然村里目前治安形势很好,但是缺乏技防措施。于是,他又在村委活动室外增加了监控设备等技防措施。而这里又是进出村的必经之地,为村民的安全出行增添了一份保障。谢林坤在心里盘算着:“下一步,针对村里主要路口和控制点,都相应安装上监控设备。”


推进法治进村 村民的矛盾解了


楠木村笋子坳农业社两户张姓村民,本是亲兄弟,分家之后为了巴掌大的一块林地,互不退让。后来矛盾升级,双方因为土地纠纷发生口角,闹得不可开交。得知消息之后,谢林坤迅速处置,联合村里有一定威望的长者,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让兄弟二人达成和解。

在处理这件事的过程中,给了谢林坤很大的启发。“村民们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法制意识不强。而且如果村里有专门的调解场所,村民们遇到困难能第一时间得到解决,那矛盾就不会进一步升级。”于是,开办一个集法治宣讲和矛盾调解的“法治大院”的想法在谢林坤脑中应运而生。

说干就干,今年初,谢林坤便着手开始筹备,从功能区划分到大院选址,从硬件采购到招牌制作,谢林坤都积极参与、事无巨细,像是在修造自己的小屋。

“法治大院”正式投入的第一天,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来到这里,谢林坤向村民们介绍大院里的“让一让”人民调解室、倡导文明新风的五条“院约”、共建美好家园的五条“院训”、宣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孝贤堂”……村民们看着这个多功能的“法治大院”,连连称奇点赞。

很多矛盾纠纷,村民们会选择让村里有一定威望的人来“主持公道”,于是,“法治大院”里针对性地配备有“法律明白人”每天轮流值班,他们由村综治专干、村支部书记、村委副主任等村民们信任的人担任。谢林坤会定期对“法律明白人”开展法律知识培训,让他们的调解行为更加规范和公平。

“双方讲旧交,矛盾抛九霄。要把怨气消,合把生产搞。”每处理完一起纠纷,谢林坤就喜欢用这句“顺口溜”做总结。“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大家本来都是朝夕相处,没有什么矛盾是化解不了的。”



“通过法治进村,楠木村群众的法治素养得到了提升,社会和谐得到了有效促进,同时保障了乡村振兴的顺利推进。物质和精神的共同富足才是真正富裕。我相信,这必将推动楠木村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迈进!”当了一年多的驻村第一书记,谢林坤谈起楠木村就有说不完的话题,这源于他跟楠木村村民结下的深厚情谊,更是对这个深藏于武隆区的小山村的期冀与信心。(钟晓渝)


(责任编辑:李雯杰 陈蝶 钟小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