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深入学习并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基础上,坚持“盘资源、强招商、打品牌、增效益”的发展理念,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成功实现了山庄产业的“腾笼换鸟”式转型升级,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面对老旧山庄废弃、产业链短、带动作用弱等日益突显的问题,我们在深入走访调研后,提出了中医康养、生态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新思路。通过精准排摸,掌握了辖区内闲置山庄的基础信息,并成功招商招租6处闲置山庄,实现了资源的有效盘活。”永定区城郊镇党委书记刘炘芳说。
鹦鹉为媒,观光园兴,把握转型“着力点”。永定区城郊镇依托生态养殖和休闲观光的优势,以“鹦鹉”为媒,引进象湖山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投入1.1亿元,高标准建设集鹦鹉繁育、互动体验、科普研学等功能于一体的“澜溪生态鹦鹉观光园”。如今,这一项目一期已完成投资1600万元,不仅优化了鹦鹉养殖环境,还打造了观鸟黄金线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实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目前,我们园内养殖鹦鹉近2万只,园内搭建专门用于互动体验的大型观鸟区及12个“鸟笼”,推出鹦鹉表演秀、喂养体验等游乐项目,让游客与鹦鹉零距离互动,沉浸式体验生态养殖乐趣。截至目前,“观光园”已吸引游客超过5万人次前来观赏。”永定区澜溪生态鹦鹉观光园项目投资人李新源介绍道。
康养为桥,中医村起,抓好转型“发展点”。永定区城郊镇理清中坑村的中医康养发展思路,引进福建润东家康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大力发展中医康养产业。通过选派20专业医生长期进驻山庄,打造康养理疗、中草药科普研学、养生药膳等新业态,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免费中医医疗、中医保健等服务。2023年以来,收入达321万元,流转抛撂荒耕地100亩,按照“村集体+企业+农户”的种植模式,因地制宜指导村民集中连片种植中药材20余种,促进村民增产增收。
水蛭为介,致富路宽,聚焦转型“关键点”。龙门村党支部看准水蛭的药用价值及市场需求,引导大斜山庄先行先试水蛭养殖项目。通过引进福建永辰水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设了集种苗孵化、水蛭养殖、水蛭加工于一体的生态养殖基地。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实现了显著的年收入增长,还延伸了产业链条,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增收致富。
“建设集种苗孵化、水蛭养殖、水蛭加工于一体水蛭生态养殖基地,设立8个养殖大棚,养殖箱832个,现可容纳750万尾的水蛭养殖生产需求,年收入达352万元。依托水蛭养殖项目,对周边村民进行水蛭晾晒制干、水蛭药用等技术培训,引导村民种植特色农产品,探索完善采摘业态,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永定区城郊镇党委书记刘炘芳说。
目前,永定区城郊镇已初步形成了桃坑村伯公凹红色游、东溪村天子温泉生态游、万美村副榜炉非遗传承体验、中坑村中医康养疗愈、双溪村鹦鹉生态观光、龙门村钓蛙露营体验、古一村艾草全产业链项目等多元特色发展格局,6处闲置山庄转型后,成功带动周边520余农户在家门口就业创业,户均年增收5万元以上,昔日的闲置山庄变成了“金窝银窝”。
“盘活闲置山庄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基层实践中的生动体现。全会强调了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性,而永定区的做法正是对这一精神的积极响应,实际上是一种资源整合和再利用的智慧。通过深入调研,找准了闲置山庄的问题所在,然后有针对性地引进了新的产业和项目,实现了资源的有效盘活。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还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增收致富,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模式。”永定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太华表示。(林元辉 熊川)
责任编辑: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