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视讯 > 正文

【记录中国】品“古蜀道翠云廊”赏3000年蜀道文化

(中国网-记录中国) 古蜀道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是保存至今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遗存之一,比古罗马大道的历史更为悠久。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彭邦本认为,近年来,我国倡导并大力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一带”指朝向亚欧非大陆的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即朝向海洋的“海上丝绸之路”,分别从陆路和海道通向世界;无论海、陆,沿途所经地区和国家,均处于我国发展环境和外交战略中的重要位置。进而言之,其中的陆上路线主要分为南方丝路和北方丝路(包括草原丝绸之路),海上路线则不仅与我国沿海和东部地区直接相连,并且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将我国广大内陆地区联系起来;而将整个“一带一路”连为一体的则是古老的蜀道。

如上图所示

 

在漫长的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无数的政客商贾、文人兵卒行进在这条古道上,由此留下了大量的城池、建筑、诗歌和故事,让古蜀道升华为一条南北文化交融的立体系统,其内涵涵盖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学等各个领域。

 

古蜀道,从广义上讲,南起成都,过广汉、德阳、梓潼,越大小剑山,经广元而出川,在陕西勉县褒城附近向左拐,之后沿褒河过石门,穿越秦岭,出斜谷,直通八百里秦川,包括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祁山道,全长约1000余公里。从狭义上讲,仅包括四川境内的路段,南起成都,北止于广元七盘关,全长约450公里。


 品“古蜀道翠云廊”赏3000多年蜀道文化

 

翠云廊,从广义上讲,分为西段、北段、南段,是指以剑阁为中心,西至梓潼,北到昭化,南下阆中的三条路,在这三条蜿蜒三百里的道路两旁,全是修长挺拔的古柏林,号称"三百长程十万树"。据不完全统计,三百里翠云廊,现有古柏12351株,有规律地分布在344 里的驿道两旁,其中剑阁境内7886株,梓潼496株,昭化144株,阆中17株,南江3808株。翠云廊是古蜀道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段,是以险著称的剑门蜀道的一段。翠云廊古称剑州路柏,民间又称“皇柏”,亦称“张飞柏”,位于四川广元市剑阁县和绵阳市梓潼县。(通讯员/庞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