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视讯 > 正文

乡村振兴先锋颂⑩|陈海军:满腔热情为富民

编者按: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将使我国广大农村逐步迈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在农村变富变美的背后,是一群新时代乡村振兴先锋默默奉献的背影。他们扎根农村、情系农民、投身农业第一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辞劳苦、顽强拼搏,真抓实干、坚持不懈,始终把乡村振兴这面旗帜顶在头上、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真正把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动人赞歌。

让我们一起跟随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外宣频道“中国网·记录中国”特别节目“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乡村振兴先锋颂”系列报道的脚步,一起去感受他们的家国情怀、聆听来自第一线最动听的声音。进一步汇聚助力“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书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农”新篇章贡献新的力量。


陈海军,男,1977年12月出生于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下辖黑土墩村。2020年,由于工作需要由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教育局组织选派到新荣区堡子湾乡堡子湾村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2021年6月改派到堡子湾乡杨州窑村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驻村工作中,陈海军边干、边探索、边总结,把满腔热情倾注到了巩固脱贫攻坚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实际工作中,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诠释着驻村工作队“联村联到根上,扶户扶到心上”的职责和情怀。


陈海军在所驻村里


深入走访调研 了解村情民意


杨州窑村地处大同市新荣区堡子湾乡西北部,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交界,西邻郭家窑,包含一个自然村刘新庄。村主导产业有小杂粮种植,养殖业等。2020年村民人均收入9200元,2021年增加至11500元。

驻村工作队共4人,他们自驻村以来,不怕艰苦,勇于担当,严格履行“五天四夜”工作制度,并在驻村第一时间开始走访入户,深入了解每个村民的基本生活与收入情况。他们还依据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原则制定完善的帮扶方案,认真完成各项帮扶工作任务。

陈海军在每次入户走访中他都要认真查看村民家庭条件,每到一户都不忘把他们的电话号码存入自己的手机中,同时把自己的姓名和手机号码留给村民,并再三嘱咐说:“家中有什么困难,或者有什么好的致富想法随时可以给我打电话”。出于他贴近群众的优良作风,杨州窑村民感到和工作队之间的沟通没有任何障碍,村民与工作队经常通过电话交流情况,提高了帮扶效率,加强沟通的同时也增进了感情。

2021年乡村振兴冲锋号吹响后,陈海军更是积极主动深入村社和农户,同乡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广泛座谈交流,不断入户走访,走近田间地头,详细了解每个脱贫户家庭的基本生活生产状况,深刻分析贫困成因,向脱贫户宣传乡村振兴方案和各项惠民政策,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克服暂时困难,理清发展思路,积极谋划致富新途径。


陈海军伏案工作中


理清发展思路 增强致富信心


在全面掌握杨州窑村基本情况后,如何帮助全村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帮助农民致富,便成了陈海军日思夜想的事情。他在帮扶过程中,针对贫困户存在的等、靠、要和守土安贫、悲观消极等思想观念,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有针对性地解决帮扶村和贫困户思想观念落后的问题,引导他们完成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2021年7月,陈海军通过省联席办的推荐加入了山西省乡村振兴研究会,并定期与全省的优秀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在一起交流探讨,更多的了解了眼下发展农村经济的新渠道。由于2020年在堡子湾村驻村时利用网络带货的销售方式,为当地农民销售了大量滞销农产品,依托这些成功经验,他积极与村民代表、村两委同志协商交流,在认真分析杨州窑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的基础上,向省里农业专家学习请教,提出了继续在杨州窑村搞电商直播带货的工作思路,并以此为指导,结合杨州窑村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目标规划。

2022年3月,陈海军发挥个人与团队的力量,开始筹备有关农村生产生活短视频拍摄,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向大众宣传杨州窑村的乡土民情,让这样一个鲜少问津的小村落转变成为大同市当地的网红村,其特色农副产品的知名度也得到大幅提升。


陈海军(左)在村民家中了解生活、生产情况


打造全新IP 突出特色村庄


在长期的走访调研中,陈海军发现杨州窑村土地贫瘠,不适合种植高产经济作物,但杨州窑村种植的小扁豆品质极佳。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种植传统以及独特的地形、土壤环境,杨州窑村的传统小扁豆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就已供不应求,每年新扁豆刚一收成两个月左右就销售一空。但由于亩产低、价格低,且种植投入大、周期长等原因,该村多年来种植面积非但一直没有扩大,甚至还有缩减的趋势,而想要解决以小扁豆为代表的杨州窑村传统优势作物的发展困境,则要从供给与需求两端同时入手,扩大种植、扩展销路。陈海军想到了利用短视频的制作与宣传将传统小扁豆打造成杨州窑村的特色农产品,同时将扁豆收购和销售价格进行合理的、稳步的上调,让农民自觉自愿种植扁豆,争取将该村打造成扁豆示范村。

说干就干。陈海军从 2022年3月份开始,在多方筹措和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自筹资金建立了堡子湾乡第一家短视频拍摄、制作、网络运行工作室,团队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走进堡子湾乡的田间地头和名胜古迹,录制乡土人情及特色农产品的各类小视频。自2022年6月发表第一个杨州窑村宣传视频并引发广泛关注以来,共在抖音、微视频等多网络平台发布视频八十余条,吸引粉丝一万余人、播放量达到五百余万次,大大提高了当地农副产品的知名度。到2022年底,为村民销售羊70多只、牛1头、鸡40余只,各类小杂粮一万余斤,同时还吸引许多游客慕名前来游览当地风景名胜,带动了杨州窑村旅游业的发展。


农田尽头的弥陀山


乡村振兴 人才先行


陈海军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就是土生土长的新荣区人,我的祖上都是农民,我从小就体会过农村生活的不易。”在每一次电话访问外出务工村民的时候,他都会了解村民们在外的真实生活情况,遇到年轻有为的村民就喋喋不休讲解乡村振兴政策和下一步发展思路,动员他们回村发展。如今已经有多个外出务工的农户有意向回村发展合作社,在这一过程中,陈海军感触最深的就是植根于每个人心中的乡土情怀——外出务工,多数是迫于生计的选择,而现如今国家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具体的政策落实到基层,为每一村都带来广阔的发展机遇,为每一户都带来切实可行的致富之道,在收入得以保证的前提下,每个人都愿意回到生养自己的故土,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策划:陈曦

作者:张凌云

审发:庞波

栏目热线:010-62807388  19358183678(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