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将使我国广大农村逐步迈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在农村变富变美的背后,是一群新时代乡村振兴先锋默默奉献的背影。他们扎根农村、情系农民、投身农业第一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辞劳苦、顽强拼搏,真抓实干、坚持不懈,始终把乡村振兴这面旗帜顶在头上、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真正把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动人赞歌。
让我们一起跟随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外宣频道“中国网·记录中国”特别节目“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乡村振兴先锋颂”系列报道的脚步,一起去感受他们的家国情怀、聆听来自第一线最动听的声音。进一步汇聚助力“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书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农”新篇章贡献新的力量。
立春已过,雪后放晴。一大早,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总工会派驻突泉镇溪柳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张雪梅来到养牛户安丽新家,进行日常走访入户。
再过半个月,张雪梅就满10年“驻村龄”了,在溪柳村这片热土上,她用青春谱写出“一亩园十亩田”的美好画卷。
张雪梅(左)入户查看养殖户养牛情况
1979年生人的张雪梅,2013年被选派至杜尔基镇光明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2016年调整至溪柳村,2021年担任溪柳村驻村第一书记。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张雪梅便动员本村养牛户扩大养殖。
安丽新告诉记者,最初他家养了5头牛,看着繁殖不错,就想扩大规模,可苦于资金不够,张雪梅便帮忙联系了银行贷款,村上给做了担保,“现在牛存栏已经有24头,越来越好啦。”
如今,溪柳村养殖业已初具规模,肉牛养殖户70户,牛存栏量达到1400余头。
除了进行日常的走访入户,张雪梅还为安丽新家的两个大学生送来今年的2000元助学金,帮他们圆大学梦。
从安丽新家出来后,张雪梅赶往大棚种植户隋秀云家,了解大棚韭菜的生长和销售情况。
张雪梅(左)跟种植户一起绑韭菜
以前,蔬菜滞销是困扰溪柳村种植户的首要问题。现在村里想办法拓宽了蔬菜销售渠道,“这几年,村里的韭菜种植面积有近5000平方米。我自从2017年转型种韭菜以后,遇到困难就找张书记,她帮我们请技术、联系电商,这几年销路特别好,根本不愁卖,每棚的收益一年都得三四万元。”隋秀云笑开了花。
庭院紫皮蒜是溪柳村庭院经济的“当家菜”,为了提高庭院产出量,溪柳村推广两茬套种技术。“目前,全村有28户参与庭院紫皮蒜种植,总面积30多亩,年增收3000到5000元。”张雪梅向记者介绍,“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方向,真正把大蒜产业做成富民强村的支柱产业。”
张雪梅(左)引导农户发展庭院经济紫皮蒜种植
突泉镇溪柳村党支部副书记许春峰告诉记者,自打张雪梅驻村以来,为有效改善全村人居环境,她争取到本单位帮扶资金3.5万元,还为村集体购置了一辆小型铲车。“不仅亲力亲为解决大病卧床户的报销问题,甚至帮残疾群众争取轮椅这样的小细节也搁在她心里。”许春峰如是说。
如今的溪柳村实现了“一亩园十亩田”,用张雪梅自己的话来说,驻村10年来,她是脱贫攻坚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今后将继续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努力耕耘,“把村民的好日子一笔一画写在溪柳村的土地上。”
策划:陈曦
作者:曾令刚
审发:庞波
栏目热线:010-62807388 19358183678(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