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税改看四川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胡晓玲:“春风”里黄连村尝出甜滋味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新一年“三农”工作进行部署,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1个中央一号文件,一个鲜明的主题一以贯之——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全国两会前夕,来自大巴山腹地的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宣汉县龙泉土家族乡黄连村党支部书记胡晓玲与税务干部畅谈农村之美与税惠之力:践行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达州的税务春风正渗透融合到巴渠大地,扮靓巴山田野。



“看到山,走一天;看到屋,走得哭。”胡晓玲介绍,地处大巴山腹地的黄连村,曾因盛产黄连得名,因为又穷又偏,一度被人叫作“苦村”。该村是宣汉最偏远的行政村,也是土家族聚居区,距离县城140多公里,辖区面积19.35平方公里,全村100多户人家散落在海拔1000多米的山上。

“把汗水洒在家乡的田野上,这是我的梦想。”胡晓玲是土生土长的黄连村人,也是村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2010年,她毅然从成都回到黄连村,竞选村支书,带领大家脱贫奔康。如今,村里已修通近30公里公路,黄连村的中药材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加,目前已近2万亩。同时,抢抓宣汉县进行巴山大峡谷文化旅游扶贫综合开发的机遇,胡晓玲带领村民采用统规联建的方式,打造具有土家风情的土家新寨,让乡亲们也吃上了旅游饭。



“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从10年前的不到2000元提高到现在的1.3万元……村里的发展变化离不开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交流中看着税务部门提供的红利账单,胡晓玲深有感触,“村里发展产业投入不少,乡亲们最怕的就是往外拿钱,每次税务干部上门宣传涉农税收优惠政策,把免税、办税等事项一说,大家心里都乐呵呵,对村里发展规划也更加充满信心。”

从说“苦村子”到过“甜日子”,从端“土巴碗”到吃“生态饭”,在税收助力下,“苦村”尝出甜滋味,黄连村的绿发展潜力也得到进一步挖掘,原本偏远的山村,正向乡村振兴新农村蝶变。



“现在税收优惠很大,我们的药材合作社和民宿一年就能节省10多万,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利用好巴山大峡谷景区优势,把土家新寨建设的更美,打造出更多更好的巴山文旅特色项目,让村民们端稳‘生态碗’。”谈及未来的发展,胡晓玲眼里光彩十足。

访谈最后,胡晓玲表示,希望税务部门继续把税务春风吹向乡村,逐步完善乡村文旅产业税收扶持体系,帮助涉农企业解决办税问题、资金难题,激活发展动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多实实在在的帮助。(闫大春 杨述伟)


责任编辑:李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