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税改看四川 > 正文

风吹竹林 微光莹莹 眉山探寻绿色经济里的萤光之美

很久以前,诗人笔下“轻罗小扇扑流萤,卧看牵牛织女星”的词句,仿佛可以看到那些星罗棋布的夜里,人们枕着春夏和煦的晚风,身旁伴着萤火虫翩翩起舞,慵懒随意,此时的生命似乎与大自然浑然一体。遗憾的是,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让萤火虫这种对栖息地自然环境有极高要求的脆弱生物,慢慢在大众的视野中黯然褪去。所幸随着各地对生态重建的重视,部分地区的城野或茂林里重新有了萤火虫的身影。近年来,每一个三月,眉山市青神县山丘溪涧的深处,这些闪烁微光的小精灵,总会紧跟春天的脚步,准时出现在夜色笼罩的竹林里。


再现萤光,生态环境的保护与重塑


因对水污染、光污染极具敏感性,一直以来,萤火虫都被作为生态环境的指示标。越来越多的萤火虫聚集栖息,犹如点燃在城市的喧嚣之外与乡间田野静谧之中的星河,正是眉山青神自然环境越来越好,生态保护与重塑工作卓有成效的浪漫映射。“十三五”期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眉山这座城市的发展路径中处处得到体现。多年来,眉山以岷江生态屏障建设为依托,将污染监测、整治作为保护与重塑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工业是区域经济的支柱,工业开发与建设中,更要注重对绿色生态理念的融合。

在“绿色生态”这门课题的研习中,眉山的答卷写道:既管也要治。环保税落地后,青神上百户企业被纳入征税范围,而环保税开征的意义并不在于对地方税源的开发,更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纳税人重视生态保护,促进绿色投资行为等,以此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也正是这一举措,加速了对萤火虫栖息地的构建和优化。环保税开征至今,青神县域的环保税纳税人从户均纳税4.53万元下降至2022年户均纳税0.48万元,并且在绿色税制理念引导下,所有企业都主动投入到环保设备的改造升级中来,积极向绿色转型。

四川环龙新材料有限公司就是这样的一户企业。“环保税上线之初,企业的缴税额达113万元,税务人员通过上门宣传环保税缴税机制,为我们算了一笔经济账,花同样甚至更少的钱用在环保改造上,得到的不只是生态的变好,还能进一步促进产能。”企业财务负责人邓成举说。

企业遂转变生产思维,大力投资产出蒸汽的再回收利用技术,实现制浆造纸锅炉蒸汽余热余压发电,走出节能减排第一步。后续,企业又引进低氮燃烧器降低污染源,全生产流程采用炉内四次布风、炉内脱硝、四电场电袋等最新复合技术实现除尘减尘,不断降低污染物排放浓度。

如今,作为青神节碳减排的标杆企业,2022年企业缴纳环保税31万元,较征税之初减少近72%,除此外,还享受到超7800万元的留抵退税优惠政策支持。企业负责人表示,获益于力度空前的税惠政策支持,使企业有条件加大绿色技术投资向环保型企业转型,又进一步扩大了产能。 


植养绿竹,让“萤火”生生不息


萤火虫喜欢生活在有干净清洁的水体和植被茂盛的静谧环境之中。而眉山青神成片的繁茂竹林,为它们提供了最理想的生存环境。过去,青神的竹子并不成规模,零星散落地种植在农村的山前屋后,年复一年地枯萎、生长,旺盛的生命力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经济要发展,生态也要护,如何平衡这对砝码,甚至做到融合共生?眉山将目光投向了竹子。与其他树木相比,采伐竹子不会造成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且在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气上竹子的表现更为突出,对缓解气候变暖有着重要作用。只需就地取材,现有的大片竹林和竹子可再生、可循环的特性为发展竹产业提供了现成原料,引入绿色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顺势打破生态与经济难以融合的固有局面。

四川省青神县云华竹旅有限公司就是在政府生态发展规划下成长壮大的绿色资源型企业,其利用竹篾编制出的各类精美灵动的竹艺品受到了大量海内外消费者的喜爱。获取企业发展带来的益处外,还能够享受政府给予的税收优惠扶持。2022年,云华竹旅就享受到增值税征前减免、企业所得税减免等税费优惠达8万元。

竹产业作为绿色产业,社会认同度高、发展前景广阔、市场需求足,还能得到政府的税惠政策支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联企业在眉落地,发展出涉及竹编、纸业、竹钢等20余个种类2000余种产品的完整产业体系。恰是竹产业的蓬勃发展,继而带动当地村民积极地参与到竹种植中来。经过多年栽种植育,眉山青神连山成片的竹林面积达44万亩,每到春日,万亩竹海在晚风中碧波荡漾,葱绿俊秀,到了夜晚,就成了萤火虫飞舞的乐园。


萤栖竹绕 鼓了村民的口袋


对生态的改善和竹子的规模种植,吸引了萤火虫前来安家,但竹子与萤火虫的联动所带来的影响还在继续。瑞峰镇天池村村民李开明介绍,近几年,随着国家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乡村经济发展的好政策,曾经在外打拼的他也回到家乡,与村民一同栽竹,将曾经的荒山变成竹海。 村上不仅因竹脱贫摘帽,还因竹改善了生态,萤火虫的到来,更让天池村多了一道靓丽的春日景观。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是,大自然对人们辛勤守护绿色生态给予了惊喜的回馈。也许是人们在钢筋水泥的都市丛林中生活太久所产生的倦怠感和人类本质对于自然的向往与追求,萤火虫的回归让三月的眉山青神在一众城市旅游地标中“火”出了圈。尤其是周末,络绎不绝的游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一睹夜精灵摄人心魄的美,在萤栖竹绕中搜寻儿时的记忆。

竹子长成后做成竹工业原料,能够为村民提供稳固的收入来源,栖息于此的萤火虫,又为村里拓出一条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如今,作为萤火虫主要观景地所在的瑞峰镇天池村,在政府的统一打造和推动下,依托萤火虫,将乡村旅游业、餐饮业发展了起来,形成自然保护与经济发展兼顾的模式。随着赏萤旅游业态的发展,眉山还围绕“竹里萤光”等名片,带动村民进一步探索萤火虫酒店、萤火虫客栈、萤火虫文创等旅游产品,不断探索绿色生态与萤火虫本身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赏萤期即将到来前,税务人员带着便民办税春风到村里来为大家作了辅导讲解,告诉我们哪些是免税的,哪些还能享受优惠,发票如何开具。现在国家的政策这么好,村民的竹萤‘生意’做了起来,生活好了起来,对未来的憧憬充满希望。”李开明笑着说。

尝到了生态与经济的甜,如今,栽竹种竹、守萤护萤成为天池村村民心中与自然的“约定”。也正是当下社会对生态与发展的反思,重新将空间让渡于自然的生长,才能让人们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在竹林深处用心体会“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若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诗里所描绘的意境。(文/曾敬妤 李卓穗)


责任编辑: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