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江市市中区越来越多的村集体通过特色养殖,走出了一条助推乡村振兴的致富路。这不,市中区全安镇书房湾村就瞄准“鹅经济”大力发展育雏、养殖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拓宽增收渠道,促进经济增收。
5月22日一大早,走进市中区全安镇书房湾村的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饲草种质资源圃就听到鹅的叫声此起彼伏,仿佛是在奏唱着交响乐。一辆中型货车正缓缓地停靠近鹅圈,工作人员先将装鹅的框进行称重,然后把鹅装进去再称重,如此周而复始的相同动作进行了3个小时,现场一派忙碌。
重庆荣昌收鹅商胡文波说:“前期他们联系我们来收鹅,今天我们一大早从重庆来到内江收鹅,感觉这个鹅的品质还可以,他们在饲养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的青草,鹅比较大、比较重,肉质应该还不错,一会我们收完鹅就准备运到荣昌去。”
内江市农科院科技教育管理中心副主任胡红文介绍:“这是我们养殖的第二批鹅,目前已经80多天了,今天准备把这批鹅卖出去。期初买了1000只小鹅苗回来脱温,鹅苗脱温后,一部分用于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以草养鹅,剩下的用于育肥期的科研试验和技术创新。我们的初心是想通过技术集成和模式创新,做给农户看,带着农户干,示范带动内江地区种草养鹅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据了解,书房湾村跟农科院合作的这个牧草种植和肉鹅饲养项目是从去年12月份开始的,村上以场地入股的形式参与到合作,预计未来10年可以给村集体经济带来35万到40万元的收入,同时可有效带动周边200余户村民进行肉鹅养殖、增收。
村民唐金玉说:“每次他们种草、抓鹅和施肥浇水等都喊我来帮忙,我也在这里干活,一个月能做10多天,每个月都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比种庄稼更强,又能照顾到家庭。另外,我还在这儿连续买了2批脱温鹅苗回家养,长势很好,也没有损伤,还很能吃草,比较节约粮食,我还卖了几只,价格也很不错,一只能卖100多元.........”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也是市中区乡村产业发展的“新生机”。近年来,市中区积极谋划,紧跟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带动农民由传统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发展,进一步提升养殖业核心竞争力,让“致富鹅”助农走上“振兴路”。(文、图/杨舟)
责任编辑: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