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江市市中区坚持把撂荒地复耕复种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确保现有耕地应种尽种,为农民致富增收扩渠道,为乡村振兴添活力。
近日,走进朝阳镇铧匠冲村,只见漫山遍野一片翠绿,一株株玉米苗壮叶展,长势喜人。此时,淳风种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伍莉正带着工人们在玉米地锄草、施肥。正在拔节生长的玉米,既是铧匠冲村的希望,也是村集体整治撂荒地、夯实稳粮保供根基的“见证”。
铧匠冲村是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为破解土地“谁来种”“怎么种”的难题,铧匠冲村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筹管理作用,盘活了因缺乏劳动力、整户外出、农户不愿耕种的闲置土地、撂荒地、有流转需求的土地共850亩,同时依托乡村振兴衔接项目,建设路网、管网等基础设施,再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淳风种养殖家庭农场种植鲜食玉米。
“我们家庭农场承包的800多亩土地,其中有300多亩都是由撂荒地整治而来的,现在这800多亩鲜食玉米长势良好,预计将在6月中旬全面上市。”据伍莉介绍,她承包的土地亩产在3000斤左右,亩产值5000元。收割后,将于月底进行第二次玉米播种。
随后,来到朝阳镇道子田村内江市市中区稻香年种养殖家庭农场高粱种植基地。放眼望去,280多亩高粱地一片绿油油的,很难想象这片土地在一年前都还是一片荒地。
内江市市中区稻香年种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黄宗明介绍:“去年七月份我们把荒地开垦出来后,已经收成了一批儿菜,现在这批高粱也播种了快两个月了,预计将在八月底丰收,接下来我们还会根据市场情况和天气情况决定下一批农作物种植。”
朝阳镇副镇长邱江说:“去年以来,朝阳镇主要通过村集体兜底,业主流转经营等方式,并探索出零地租模式,让撂荒地种得下,可持续,有收益,截至目前全镇共整治撂荒地1700余亩,复耕复种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朝阳镇“荒地”变“良田”的新面貌是市中区稳步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的缩影。近年来,市中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计”战略,坚持把推进农村撂荒地复耕复种作为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坚持党建引领,采取引导农户种植、依托项目发展、引进业主进驻、村级组织参加、实行奖补政策等有效措施,对全区撂荒地实施分类复耕,有效防止了耕地“非粮化”。同时,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进一步保障粮食的种植面积、种植质量、种植收益,助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统计,2022年市中区5247.58亩1年及以上的农户承包耕地撂荒地已全部完成复耕,复种率达到100%。2023年摸排并整治了新增撂荒地1449.36亩,截至目前复种率达57.1%。
下一步,市中区将继续巩固好撂荒地整治成效,多措并举改善撂荒地生产条件,加大撂荒地复耕复种投入力度,在土地流转以及种粮销售上建立长效机制,让农村“沉睡的土地”活起来,把撂荒地变“致富田”,坚决守住中区优质粮田,为努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贡献中区力量。(文、图/杨舟)
责任编辑: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