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内江 > 正文

【图文】隆昌市大南街社区:探索“善治”之道 老旧小区变身温情家园

老旧小区如何换新颜?隆昌市大南街社区党委坚持以“民之所向”“民之所盼”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致力打造“党员15分钟服务圈”社区,通过党建引领,深入推进联建共建,激活“红色引擎”,打通最后一公里治理“经脉”,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社区干部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


破题:党员先行 老旧小区“焕新”


小区道路平整开阔,环境干净整洁,垃圾分类箱整齐摆放,居民聚在一起话家常……6月12日,在大南街社区党委书记张晗的带领下深入大南街社区的各个老旧小区,一幅幅干净整洁、安宁祥和的生活画卷跃然眼前。

地处隆昌市城区南部的金鹅街道大南街社区,在20世纪90年代是“盛极一时”的万人居住区。时光荏苒,大南街社区在城市变迁中渐渐失去往日光彩,50个小区成为典型的老旧小区,“原住民”纷纷离开,年轻人望而却步。

多年来,小区内设施设备年久失修,地下管网破损严重,违章搭建较多,居民生活环境脏、乱、差,老龄人口多、矛盾纠纷多、老旧院落多、资源少“三多一少”情况凸显。居民一度将这里称为“稀烂街”。

“老婆婆素打扮。”“人穷水不穷。”“老旧小区改造我们不搞大拆大建,是在现有基础上让居民的幸福生活更有质感、更有温度。”大南街社区党委书记张晗介绍,社区创新“党建引领+楼栋自治”基层治理模式,把党小组设在楼栋上,通过党员引领,深入各个小区开展环境卫生清扫、矛盾纠纷调解、消防治安巡逻等工作。

“小区现在完全换了一个模样。”提起小区的变化,65岁老住户李德容的开心溢于言表。存在的安全隐患得到整治,小区更加整洁,邻里之间守望相助,和谐相处。“走在小区里,神清气爽,幸福感十足。”李德容说。

“我们从根本上改变了‘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困局,越来越多居民积极参与到小区自治中来。”张晗笑着说,人民群众的眼睛雪亮,当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变化带来的好处,我们再深入做好宣传,效果事半功倍。

如今,在大南街社区的50个老旧小区,从党员干部引领干变成了小区居民自觉干,一个个老小区神采奕奕。


合力:拆墙并院打造同心小区


民生系心间,枝叶总关情。大南街社区在老旧小区改造上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坚持“不仅要面子好看,更要里子温暖”。如何让老旧小区改造真正改到居民心里去,大南街社区做了一个很好的样板。

建于20世纪80年代前后的胡家巷98号1幢、2幢、3幢,由于建成时间不同,各自以围墙为界,房屋老旧、无门卫、停车难,居民之间矛盾频发。

熟悉小区情况的张书记决心“拆墙并院”,“小”小区变成“大”小区,优化空间布局,促进资源共享,安装门禁系统,打通有人管、自己管、规范管理的小区自治内循环。

想法有了,如何实施?

“我们就一幢,也没多少户,合并后说不定更多麻烦事。”“一个小区里面两堵围墙,拆了多好。”……对于合并,居民意见不一,工作陷入僵局。

大南街社区党委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成为破局的关键。社区依托楼幢的党员骨干发动热心群众,一同为居民“答疑解惑”,详细分析小区合并的利弊。最后居民一致同意拆除围墙,从三个小家变成了一个大家。

施划非机动车停车位,配套分类垃圾箱,硬化路面,设置前后门……居民的诉求“愿景图”变成了和美宜居“实景图”。

在胡家巷5号小区,曾经坑洼不平的路面让居民很是头疼,如今,路面平整,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健身。

“下雨天全是水凼凼。社区给我们硬化了路面,我们瞧见这么好的地方,就安装了健身设施。42户居民一分钱都没有出,就把事办成了!”在小区居住了30多年的居民林家新说,原来,居民楼下有一间公共用房,靠出租一年有一定收入。社区利用项目资金平整出一块空地后,居民们提议用公共用房的租金购买健身设施供大家使用。

“当居民亲眼看见了小区的种种改变,就会有参与小区自治的意愿。”张晗表示。


网格员入户宣传居家安全知识


凝聚:老旧小区变成温情家园


漫步社区内,目之所及,虽然大多数是建成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房屋,但在社区的治理下显得规范有序、干净整洁——社区办公室楼下安装便民传呼器,一键直达社区工作人员,下楼为行动不便的居民服务;为解决居民停车难,许多楼栋间重新规划停车位,不仅增加了车位,还让出消防通道改善消防安全环境;在社区主导下,见缝插针增设运动设施,重新种植花花草草……这些细节里的亮点,像闪耀的灯火,温暖着老百姓的心。

尊重群众意愿,顺应群众期盼,满足群众需求。大南街社区发生变化的不仅是小区的面貌,更多的是提升了人们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大南街社区根植“找得到人、解得到难、办得到事、交得到心”的社区服务理念,从每一件群众的小事办起、办实、办好,还特别在社区青少年和老年人“一老一小”问题上给予特殊的关注,实现了社区治理工作的精准化、精细化、精心化,进一步提升了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大南街社区办公室把70%的阵地打造成服务区,向社区居民提供阅读、休闲、办事等公共服务。

行走在被隆昌人喻为“城中村”的居民新村,看着一栋栋带有历史痕迹的老房屋,大南街社区党委书记张晗说出了头脑中畅想的画面:在斑驳的砖墙上画上涂鸦,居民屋前屋后的绿地种上鲜花,许多追寻城市记忆的年轻人慕名而来,拍照打卡,老旧小区变身网红打卡地,让这里浓浓烟火气和人情味温暖更多的人。(文、图/陈洁 林巧)


责任编辑: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