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广元 > 正文

【图文】剑阁县开封镇:深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 着力建设幸福美丽新村

两项改革以后,广元市剑阁县开封镇由原迎水乡、碗泉乡、国光乡等7个乡镇合并,现有易地搬迁户1294户3668人,易地搬迁聚居点34个,其中200人以上大型易地搬迁安置区1个。为大力实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强基提质行动,认真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开封镇积极探索后续扶持新路径,着力破解发展新难题,谋划群众致富新方法,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见实效”。


党建引领“走在前”


始终将基层党建作为贯穿基层治理的一条红线,以党的建设贯穿、保障和引领基层治理。

党组织建设走在“前”。在广元市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小区迎水家园建立功能型党支部1个,试行“管委会+联防队+红白理事会+调解委员会”治理模式,组织党员积极开展疫情防控、乡村振兴、防汛抗旱等重点工作。由剑阁县林业局选配驻村工作队到安置区开展帮扶工作,将党的组织延伸到易地搬迁一线,做到群众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的组织。

便民服务想在“前”。依托“村能办”“家门办”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在迎水村打造便民服务代办站,开展“亲民化”建设,留守镇干部1名,配备窗口协理员1名,为安置区群众全天候提供医保、就业、社保等基础服务,让群众少跑路,彻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党群拉手行在“前”。以聚力群众满意,深化服务为抓手,织密党员群众连心网,切实发扬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探索党员包户结对服务新方式,深化党员密切联系群众,推进后续治理,常态化开展党员志愿服务32次,切实办好民生实事。



基础建设“两条线”


始终坚持强村富民、基础先行发展思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大力改善人居环境,极大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集镇品质“一条主线”。2022年争取省级“以工代赈”项目资金303万元,在迎水家园安置区,打造占地1300平方米休闲娱乐广场并配套健身器材;修建安置区排水沟1.2公里,实施安置区到迎水蛋鸡养殖场道路4.9公里,进一步提高搬迁群众生活质量。成功对接在外优秀人才名誉村长贾彦跃,出资15万元新建太阳能路灯50盏,对进一步提升集镇品质品味,方便群众出行有明显促进作用。

强化园区配套,促进经济发展“一条副线”。2021年统筹利用易地搬迁结余资金54万元修建土鸡养殖场600平方米,2022年初转型发展蛋鸡养殖,争取“中省”扶持集体经济资金100万元,村集体投入资金60万元,业主投入154万元,改造已建设的土鸡养殖厂房,新建蛋鸡养殖圈舍2栋1700平方米,新建标准化的蛋鸡养殖厂房一栋,预计2023年底再建2栋养殖场,扩大规模至10万羽。


稳岗就业“内外修”


充分挖掘就业岗位,扩宽群众就业渠道,走出一条“就业扶持+以工代赈”双重增收致富路。

转移就业“走出去”。成立劳务专业合作社,把劳务输出作为群众增收的新亮点,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就业培训;组织适龄劳动人口参加现场招聘活动,积极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在我镇迎水村,近三年累计组织现场招聘活动10余场,输出劳动力稳定就业达3000余人次,人均年收入近5万元,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以工代赈“留下来”。充分挖掘本地用工机会,各村劳务合作社对劳动力进行全面登记,在迎水村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300余人,按照“能用本地人,不用外地人”,“以工代赈”项目“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的原则,吸纳当地及周边村民共200余人参与务工,人均劳务收入3万余元。两个项目建成后可设置公益岗位6个,长期稳定就业10多个。



产业发展“两手硬”


引进业主对村集体产业进行转型经营,建立好利益联结机制,坚持产业发展同集体经济、群众增收有效结合,建立“产业+机制”增收新模式做到“两手抓”“两手硬”。

产业发展强起来。2022年成功引进迎丰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计划3到5年建成存栏10万羽的县域规模最大蛋鸡养殖基地,目前第一期已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建成可存栏5万羽蛋鸡规模养殖基地,年利润1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8万元,率先进入集体经济建设示范村,中型安置区后续治理建设重点村。

群众增收富起来。2022年,园区吸纳务工人员28人,其中安置区13人,务工工资25万元。2023年再争取项目资金200万元,规模扩大至10万羽,日产鸡蛋9万余枚,每年可为迎水村集体经济创收10万元。分得集体经济收益主要作为公积金和公益金,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奖励对集体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人员。(文、图/梁方兮)


责任编辑: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