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攀枝花 > 正文

【图文】攀枝花维修电工技师汪志文:矿山上的“良医”

“最近生产运转正常,但是我还是要去井下看看,一个小设备的故障,就会影响整个矿的安全生产。”近日,当人们正在享受着周末闲暇时光时,川煤集团华荣能源公司太平煤矿维修电工技师汪志文像往常一样,天未亮就换上工装来到了矿灯房,准备入井对设备进行巡检,他说越是周末、节假日越不能松懈。

如果把煤矿比作一台结构复杂的大型机器,那么机电运输系统就是整台机器的动力中枢。汪志文所在机电队负责太平煤矿上千台机电设备和高压线路、变电所的日常维护、技改大修、应急抢修等工作,全力守护着“动力中枢”,工作30年来,汪志文以精湛的检修技术、严谨的工作态度,高质量完成一次次检修,被同事们誉为矿山机电设备的“外科医生”。



勤学苦练,终成“技术大拿”


在汪志文的家里有一个书柜,里面摆放了几十本厚厚的电工专业书籍,还有奖状、荣誉证书、奖杯……满满一柜子的书籍、奖状、奖杯见证了汪志文的拼搏和成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时间的指针拨回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家用电器对于普通人家来说依然是稀罕物件,能够修理家用电器,那就是一技在手,天下任走。正值青年的汪志文对维修家用电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掏腰包前往成都学习家电维修技术,立志要吃技术饭。

1993年汪志文由矿务局技术工人学校分配到攀煤太平矿三采区掘进队工作,1994年10月由于工作需要被调至三采区机整队工作,他与自己热爱的维修电工工作“再续前缘”。汪志文在采区跟班一跟就是十年,这十年他默默扎根,蓄势待发,上班期间到井下工作,业余时间为左邻右舍修理各种家用电器,成了他们口中的“家电维修大师”,积累了丰富的弱电知识。

2004年,汪志文迎来人生的转折点,也按下了成长的“加速键”,那年他调入了太平煤矿机电队工作。机电队属于矿区的技术单位,主要负责全矿的机电设备安装和维修工作,全矿80%的技术工人、技术能手都集中在这里。“初来乍到”,面对全新的环境和陌生的工作,眼前的一切让他既好奇又害怕。“自己之前所学的电工知识到这里简直就是‘九牛一毛’,能做的只是打个下手。”看着师傅们识图、绘图、在图纸上进行技改,然后安装、调试,无论是准确无误的设备故障诊断还是娴熟的安装技术,都令他赞叹不已,他暗下决心要独当一面。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钻研。看书,一遍看不懂就多看几遍,直到能把书上讲的理论知识掌握为止。那时候一门心思学习,都顾不上妻子和家人……”汪志文说,当时,还报考了四川省师范大学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系统学习。《矿井供电》《电工学》《电力拖动与自动控制》《PLC编程及应用》《矿山自动系统原理及应用》……这些外行人眼里的天书,汪志文都品得津津有味,不知疲倦。这期间,他自费购买的专业书籍达几千元。

在平时工作中,汪志文时刻怀着一颗“学徒”的心。每当矿里进了新的机电设备,用了新的技术,他第一时间认真学习设备说明书。设备说明书通常厚厚一本,里面满是计算公式和复杂的结构图,十分晦涩难懂。“要熟悉设备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如同当医生,要把设备‘解剖图’牢记在心,才能准确找到‘病灶’,医到病除。”汪志文说。

汪志文是个学习的有心人,也创造了独特高效的学习方法——把枯燥的书本理论拿到工作中去印证,工作中的疑问到书本中去寻找答案。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凭着对技术的痴迷,对工作的热忱,再加上夜以继日苦练,理论联系实践,渐渐地,他成了矿区维修电工的“技术大拿”。

2004年刚刚进入机电队,汪志文就在原攀煤公司举行的职工技能大赛中取得佳绩;2005年攀枝花市职业技能大赛井下电钳工比赛中斩获优秀选手;2007年参加原攀煤公司第三届职工技能大赛荣获第二名;2008年参加四川省重点煤矿“川煤杯”职工技能大赛获得矿井维修电工第三名;2011年荣获攀枝花市首届“百岗万人”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2014年通过煤炭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矿井维修电工考试,成为矿井维修电工技师;2018年荣获原攀煤公司第十五届职工技能大赛第二名……

比赛成绩一次一次刷新,技术技能的一点点积累,荣誉也接踵而来。2008年被四川省总工会授予“四川省职工技能比赛技术能手”称号;2010年荣获攀枝花市“学习型、技能型职工”;2019年荣获攀煤公司首届“宝鼎工匠”荣誉称号;2021年荣获“攀枝花市工匠”荣誉称号;同年12月,荣获“青羊工匠”荣誉称号;2022年,荣获“成都工匠”荣誉称号。



扎根现场,专治“疑难重症”


“这份工作很辛苦,要时刻准备好打硬仗。”对于汪志文来说,即便他技能娴熟,但每次检修中都会遇到各种疑难杂症,如同应对一次次大考。

2011年12月,根据矿里安全生产的需要,要求对原三米绞车的“心脏”进行大手术,将原TKD型电控系统更换为变频系统,汪志文义不容辞担起重任,立即组织人员成立了施工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拆除工作大家小心沉稳、按部就班,每一步都得心应手,可到了安装阶段,大家都傻眼了。

“变频系统”看似4个简单的字眼,实则凝结了现代工业的精华,56张大大小小的原理图和安装图首尾衔接、环环相扣,上万条电路和微型电路犹如一条条“血管”,上千组电路元件犹如一个个“神经元”,看漏一个环节,做错一个步骤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大家看了一遍又一遍,对照着实物推敲了一次又一次,可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时间紧任务重,汪志文毅然选择以班为家,一连3天,他吃住都在班。白天带着同事们吊运配电柜、布线、安装,晚上就查资料、反复研究图纸,不搞明白誓不罢休。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不分昼夜的刻苦钻研下,终于破解难题,把这“变频系统”弄了个清楚,提前3天完成了安装任务,在后期的调试过程中,这个做过“心脏手术”的号称“西南之最”的“庞然大物”一次性试运转成功。更换了心脏的三米绞车不仅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还降本节能,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和智能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加快智能化建设,2014年10月,太平煤矿对+700水平新主排系统实行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改造。领导再次把这一重任交给了汪志文。接到任务后,他马不停蹄,与重庆煤科院交流沟通、绘制设计图、运用PLC控制器进行编程、运送相关配件及材料到指定地点,按照行业标准,对每一根线进行编号、安装、调试、试运转。在整整20多天的拼抢过程中,他每天步行往返3小时到安装地点,在高温潮湿的作业环境里,一站就是6个小时,认真布线,谨慎核对,厚厚的工作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脚磨起了泡,手也累得酸胀发软,他硬是咬牙挺着,坚持着,确保每一根线的准确无误,每一个参数绝对达标。就这样,他以样板工程的佳绩,提前10天使得+700水平新主排系统自动化控制试运转一次性成功,实现了夜间电力谷值时段启动,全方面监控流量、开停状态、水位情况、故障报警。而1#水泵更是采用有底阀自动化控制,电动正压灌引水法,上水率达到100%,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该主排系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煤矿智能化排水系统。



倾囊相授,尽显大师风范


“我师父对我非常好,毫无保留手把手教我,能当他的徒弟,很幸运。”说起自己的师父,现在已经是太平煤矿综采二队机电副队长的曾壮心里充满感激。

2013年,矿里成立了“汪志文技师工作室”。当上工作室领办人后,汪志文暗下决心:不仅要当好业务“领头羊”,还要做好“传帮带”,提高团队战斗力,为矿里储备一批高素质人才。

“纸上得来终觉浅,技术手艺还得‘实战’练。”汪志文主动把理论课堂搬到井下现场,对照实物进行一一讲解,让大家直观了解每一个电气部件的作用和原理;手把手教青年电工接线、检查、安装、处理故障,定期带领青工给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转“找茬”,让大家在学中练,在练中学,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提升青工的技术水平。

同时,鼓励青年电工勇于挑战自我,向更高领域进阶。在他的认真指导和悉心教导下,青年电工奉雪强顺利完成北一绞车提升信号装置的安装工作;而徒弟曾壮在国内首个急倾斜俯伪斜薄煤层智能化综采项目——太平煤矿31111智能工作面的安装过程中“唱主角”,先后处理了采煤机、PLC、变频器、绞车等电气故障,为智能工作面的顺利安装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认真为徒弟们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上,汪志文是个有点子、能钻研的人。工作室成立以来。他带领徒弟和工作室全体成员,围绕生产难题开始了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活动。多年来,汪志文先后组织了多项矿井电气自动化升级改造、机电设备更新换代,提出了绞车钢丝绳回收装置升级改进、主风门绞车制动闸安装及改造、压力传感改造复用、变频电机散热风机改进等10余项小改小革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72条,创造经济价值2000余万元。

“技术工人很辛苦,但是很值得。”这是汪志文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何从普通矿工成长为“攀枝花工匠”和“成都工匠”,汪志文用自己的成长与故事回答了这个问题。(文、图/谷膺 赵海鑫)


责任编辑: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