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视讯 > 正文

福建龙岩:坚持守正创新 打造特色亮点 提升普法实效

“八五”普法以来,福建省龙岩市坚持“考评+督察”共促、坚持“普法+治理”互进、坚持“广度+深度”并重、坚持“红色+绿色”同绘,着力培育特色法治文化,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中的基础性作用,平安龙岩、法治龙岩创建取得新成效,全市社会大局安定稳定,群众安全感率居福建省第一,为聚力建设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考评+督察”共促


近年来,龙岩市认真贯彻《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是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在推进法治建设中应当履行的主要职责。积极探索述法评议新模式,建立会前调研、现场述法、领导点评、督察整改、结果运用等全链条机制,在全省率先实现县级现场述法评议全覆盖,有效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落实。

“开展述法评议前,对述法材料严格把关,述法内容既要有数据、有事例,又要讲成效经验、找问题短板,更要理思路、明方向,告别‘一笔带过’,避免‘一闪而过’。县委主要领导亲自到场点评,不遮掩成绩、不回避问题,既肯定成效,又直接指出不足和短板,倒逼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把法治建设职责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挤出‘水分’,领导点评倒逼责任落实。将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督查检查考核计划,将述法问题整改纳入年度法治督察重点内容,通过书面督察、现场督察等方式推动解决述法‘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制定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协作机制,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列入市委巡察重要内容,用好‘指挥棒’,催生法治建设工作干劲,将‘法治龙岩建设工作成效’、法治宣传列入绩效考评,加大分值权重,使法治成为各级党政工作的硬指标、硬任务,防止‘虎头蛇尾’,督察整改提升述法成效。”龙岩市委依法治市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普法+治理”互进


“我想问下,我老公与朋友一起喝酒,其中一人喝醉了,我老公也提醒他不要喝,酒后不能开车,但他不听,后来出了车祸,请问我老公对这起醉驾肇事负不负责任?”

“我家的两亩责任田被征用,除了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外,还有没有其他补助,补助标准是多少?”

龙岩市把法治宣传教育作为法治龙岩建设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摆在首要位置,组织普法讲师团、“蒲公英”普法志愿者、红土法治普法志愿者、法律明白人全方位、多层次组织开展法律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军营、进网络等“七进”活动,普法宣传范围不断扩大。

“感谢政府的关心和重视,这项政策真的好!让我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龙岩市连城县北团村民李某永远不会忘记,自己被病魔缠身时, 一笔“平安家庭奖励金”让他看到了曙光。李某患有尿毒症,常年累月的治疗让一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2021-2022年,李某家庭被评为“十三无二好”平安家庭,县委政法委根据守法家庭大病保险奖励10%办法规定,对李某家实施奖励,累计发放奖励金27843元。这让一直在与病魔战斗的他感受到了,政府一直在他背后。

社会平安,是发展之基、民生所盼。近年来,龙岩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为本善治理,民生和谐夯根基,让人民群众成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最大受益者。


“广度+深度”并重


“在小小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种普法的种子,开守法的花。”龙岩市“蒲公英”普法志愿者借助《花园种花》“挖呀挖呀挖”这首童谣,改编了多首接地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版本,并自编自导自演进行普法宣传,受到广大市民关注。

“我们整合普法力量成立‘蒲公英’普法志愿者和‘红土法治’普法志愿者,将法治种子撒遍千家万户,全市‘蒲公英’普法志愿者队伍共有207支,注册人数7345人,开展活动3246场次,位居全省第一。我们认真落实《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规范(试行)》,从工作原则、培养目标、基本条件、主要职责、遴选培训、使用管理及保障实施等方面对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进行规范,为14570名乡村‘法律明白人’颁发证书、徽章,平均每村(社区)7人。现在的乡村‘法律明白人’已经成为了法律法规‘讲解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情民意‘传递员’、法治活动‘组织员’、法治创建‘监督员’、法律援助‘引导员’,成为乡村治理多面手。同时,我们积极推进‘互联网+’普法,‘龙岩普法’‘奉法龙岩’等一批普法微信公众号成为‘指尖上’的微服务、‘掌心上’的微平台,实现学法零时差、零距离,依托法治公园、法律服务站、文明实践中心的宣传栏、阅报栏、小区楼宇梯视和公共场所LED屏等开展法治宣传,实现宣传渠道立体化全覆盖,营造良好法治氛围。”龙岩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红色+绿色”同绘


龙岩是红色圣地,原中央苏区核心区,在我党法治建设史上创建了第一套红色法治机构、建立了第一套红色法律体系、形成了第一套红色司法程序,被誉为“共和国法治摇篮”。目前,龙岩市6个法治事件入选中央依法治国办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百年法治大事记》,打造了“共和国法治摇篮展览馆”“共和国红色法源展览馆”2个红色法治阵地,建立了38个红色法治文化遗存目录,拍摄反映闽西地区苏维埃政权早期法治探索与实践专题片《红色法魂在闽西》获评司法部“图·视·文”优秀法治文化作品二等奖。

龙岩市森林覆盖率长期居全省第一位、全国前列,为此,龙岩市对法治保障绿色生态品牌进行探索。

作为全国“林改第一县”的龙岩市武平县,多年来,以法治厚植绿色生态优势,通过建立“民情收集站”、 “青山理堂”评理室、法律服务圈构建“三个一”模式,用法治手段治理社会,把乡村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形成法治与自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作为水土流失治理典型经验推广的龙岩市长汀县紧扣“生态修复+社区矫正”模式,依托汀江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法治护航绿水青山实践教育基地”。成立首个“生态枫桥调解工作室”,组建“生态枫桥联合调解队”。开设“生态环境保护法律诊所”,采取“坐堂问诊”“上门巡诊”“综合会诊”等方式,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全程法律服务,谱写了一曲用法治护航绿水青山的赞歌。(林元辉 李仁寿 傅恋雅)


责任编辑: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