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哐、哐、哐……”伴随着挖掘机的声响,78岁的钟盛英看着自家土坯房的残垣断壁轰然倒下。
“土坯房拆了不盖新房,可以拆旧留权,改成微菜园。”8月28日,隆昌市普润镇松林村的钟盛英介绍,自家的危旧土坯房拆了,不用再担心伤到人。村上还帮忙平整出来当微菜园,二儿子以后想回老家了,再把新房建上。
郁郁葱葱的微菜园
在松林村韩家大院,一条宽约1.5米,长约350米的硬化路将一幢幢川南民居、一个个微菜园串联起来,行走其间,闲适安逸的农家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韩家大院所处的位置,原是一片松树林,在明朝元年,一批从湖北孝感迁徙过来的移民途经此地,见此处背山面水,视野开阔,决定在此安家乐业。
“韩家大院最大的特色就是土坯房多,这些房屋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尽全力修旧如旧,给恋旧的村里人留个念想。”跟随松林村党总支书记李良玉的脚步,绕过一个个微菜园,眼前一座座充满年代感的瓦片房映入眼帘。
瓦片房屋就地取材,以松树、竹、泥为主,将柱、枋、梁等木头部件纵横连接为一个整体,形成房屋的骨架,在柱、枋形成的木格中编竹篾笆,再抹上黄泥和石灰,成了竹编夹泥墙,屋顶在瓦椽上覆盖小青瓦,形成两面坡。
“韩家大院有土坯房26座,占房屋总数的54%,我们拆了14户,维修加固了12户。”李良玉介绍,韩家大院的村民大多外出经商务工,土坯房的房主大多在外购买了房屋,房屋实在无法维修加固才会拆除。
在维修加固的老房屋中,有一间房屋门檐处白底油漆红字“学习室”格外引人注目,细细一看,上方还写着“毛泽东思想是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
“这座房屋是50年代村里学习室,韩秋雁就是在旁边这个大屋子出世的,我们维修加固后准备作为韩秋雁的宣传室。”李良玉激动地说,“韩秋雁是第一个回乡宣传马列主义的隆昌人,历任《光明日报》编辑、记者,《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等职,他是全村的骄傲,更是我们党员学习的榜样。”
改造后的四合院
穿过红砖铺成的小道,来到宽阔处。一座四合院门前是宽敞的院坝,院里有天井,盆栽植物郁郁葱葱,正厅里放置着沙发、电视,整个房屋舒适敞亮。很难想象,这个兼具传统与现代气质的四合院原来是土坯房。
“我们采用挂网抹灰的方式,请了当地的手工艺人和工匠,对四合院的整体进行修复新建。”户主范鹏莉对改造后的房屋很满意,“房屋经过改造后既保留了儿时的记忆,又融入了现代生活,在传统味道中注入了新的活力。咱们一家四世同堂,老少都欢喜。”
曾经污水满坑杂草丛生的水池硬化成休闲院坝,狭窄的村道硬化拓宽,簸箕、菜坛、米罐精心布置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微菜园里的蔬菜绿意葱茏……这个古老陈旧的韩家大院借着农村面貌改善工作的东风迎来了蜕变。(文、图/林巧)
责任编辑: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