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视讯 > 正文

福建长汀梁坑村:擦亮“红色” 做强“绿色”

一幢幢新农房依傍在清澈的溪边,房前屋后竹林清幽,推窗可见远山青黛,万亩竹海随风荡漾,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一幅“水清、路洁、景美、人和”的美丽乡村画卷在福建省长汀县古城镇梁坑村徐徐展开。

古城镇梁坑村地处闽赣边界,也是开国少将彭胜标将军和“古城暴动”总指挥刘宜辉烈士的故乡,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全村区域面积1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2亩,林地面积2.1万亩,其中竹林面积1.7万亩,为全市竹林面积最大村之一。

“古城镇党委和梁坑村党支部认真落实县委创建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部署要求,以省级乡村振兴试点建设和县主要领导挂钩联系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为契机,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创新思路,凝心聚力,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并坚持以‘做强二产、带动一产、发展三产’的竹产业发展路径,弘扬竹文化,高质量推动竹产业融合,促进竹产业的健康发展,奋力谱写乡村振兴竹业新篇章,持续建设‘将军故里,竹业新村’宜居宜业和美共富梁坑。”古城镇党委委员彭跃宗介绍。

古城镇梁坑村深挖红色资源,建成红色场馆,充分挖掘以“古城暴动”为重点的古城革命历史,在梁坑村打造古城革命史迹陈列馆、古城英烈纪念广场等红色载体,围绕红色资源深化现场教学,打造红色培训精品路线。同时,依托丰富的竹林资源,发挥全村竹林种植面积1.7万亩的资源优势,开通了竹山便道140多公里,现有竹制品加工企业8家,蜡烛厂2家、香芯厂1家,年产值破1亿元。在“生态效益”如何转变为“经济效益”上梁坑村也有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林下种植姜黄、三叶青、黄花远志、灵芝、竹荪等高经济作物1200多亩,探索出“林药、林禽、林菌、林蜂”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年产值达三百多万元。还发挥乡贤力量,引进北大专家团队合作,立足本地客家、农耕、红色文化资源,创建集农业、文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易思书院”,大力发展农村新业态。

“古城镇梁坑村坚持‘将军故里,竹业新村’发展定位,现在村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强了,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家务工创业。我们也将继续打造和美宜居新梁坑,做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绿水青山’的底色更亮,使‘金山银山’的成色更足。”古城镇梁坑村党支部书记付烨说道。

古城镇梁坑村凝心聚力打造美丽村庄,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实干巧干,尊重农民意愿,拆除危损空心房和整治裸房,常态化开展“五个美丽”打造活动,打造美丽庭院16户、微景观11处、小公园3处、美丽田园1个,持续美化居住环境,优化功能布局,水清岸绿、河畅景美成为现实,村容村貌从“一时美”变为“持久美”、从“一处美”变成“处处美”,整村形成齐抓共管、全民参与、全域整治的工作推进格局。

“我们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积极推进古城竹业的发展,实现梁坑村竹产业升级发展,丰富竹乡村旅游,向游客展示精深加工竹样板,引导竹农‘把山当田耕,把竹当菜种’,切实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着力提高产品质量,以实际行动促进梁坑村等村竹产业的健康发展,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增收,真正擦亮‘红色’品牌,做强‘绿色’产业,打造美丽乡村,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古城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廖思河表示。(林元辉 付小华 陈炳林)

责任编辑: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