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税改看四川 > 正文

以税护绿 泸州高质量发展“绿意”浓

金秋时节,在长江泸州段,“鸢飞鱼跃”的美景频频出现,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拍照;在泸州震东西湖村西湖草坪,一群户外爱好者躺在帐篷里,听蛙鸣虫呤、望当空皓月,细数心事重重;在泸州市古蔺县德耀镇双凤村,山巅上的“大风车”在蓝天白云下迎风转动,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随之产生……绿水青山的美丽画卷,正在酒城大地徐徐展开。

生态兴则经济兴,不断变化的环境,浓缩着万千企业的发展理念之变、发展方式之变,更见证着泸州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近年来,泸州市税务部门紧紧围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充分发挥绿色税收杠杆作用,推动企业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打好长江经济带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泸州经济在绿色发展中交出高分答卷贡献税务力量。


让绿色成为品质长江的底色


翻开地图,作为长江出川最后一道关口,泸州拥有136公里的长江“黄金干道”。统计数据显示,1-9月,泸州市13个地表水国省考核断面(11个国考和2个省考)水质均达到或优于三类标准,水质优良比例为100%。其中,长江手爬岩、朱沱,赤水河清池、醒觉溪,永宁河观音桥、泸天化大桥,塘河白杨溪,大同河两汇水等8个断面水质为二类标准。

从水污染防治到饮用水源地保护,再到绿色发展着力推进长江生态建设,税务部门既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近年来,泸州市税务部门积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落实落细绿色税制体系,助力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和水资源再生利用,筑牢水安全屏障。

泸州市兴泸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是泸州市水污染治理的主力军,在改善长江水质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阻止污水入江,提升处理能力是关键。”该公司财务负责人陈莉娟介绍,“污水处理行业初始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国家各项支持政策增强了我们的信心。2022年以来,公司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154万元,环境保护税减免821万元,省下的资金已经投入到高效沉淀池加反硝化深床滤池等污水处理设备的更新与维护中,目前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

为发挥好税收促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正面效应,泸州市税务部门积极开展政策辅导,提升服务水平。在江阳,税务部门组建“绿色税收志愿小分队”,对沿江火电、污水处理、建筑施工等重点排污行业开展“一对一”绿色培训辅导;在泸县,税务部门运用税收大数据分析,为企业精准画像,帮助企业享受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确保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在叙永,税务部门根据企业行业类别、经济规模和排污状况,实行常态化分类服务……

“我们积极参与实行‘企业申报、税务征收、环保监测、信息共享、协作共治’的环保税征管模式,加大与生态环境、水务、自然资源等多部门信息传递。”泸州市税务局财产和行为税科副科长易健介绍,“2023年以来,我们接收取水许可、排污许可、环保处罚、自动监测等信息3万余条,为我们跟踪长江沿线企业绿色税制运行状况,进一步发挥好绿色税制保生态、促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让绿色转型成为更多企业的选择


在泸州赛德水泥有限公司内,几层楼高的水泥熟料生产线正全速运转,一辆辆水泥运输车正在绿树掩映的道路上穿梭通行。满目苍翠的场景与“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水泥厂普遍印象相去甚远。


税务干部到赛德水泥有限公司开展走访调研,并为企业送上最新的税费优惠政策


“一直以来,水泥行业都被视为高耗能产业,生产与环保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泸州赛德水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定奇坚定地认为,“看得见的政策红利,是引导企业‘向绿而行’的最强助攻。”

环境保护税作为我国第一个体现绿色税制的综合税种,自2018年1月1日征收以来,绿色发展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促使企业不断加大对污染治理的投入,朝着节能减排、绿色生产的方向发展。

张定奇介绍:“2022年公司新建了一套年产100万吨水泥粉磨生产系统,同时加大对袋收尘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改造后的水泥厂仅环保税就减免了126万余元,节能技改后,公司水泥生产量由原来的每小时200吨,提升至每小时240吨,矿区的环境也变得干净清洁,实现了从高耗能企业到绿色节能环保型企业的‘华丽转身’。”

同样被贴着“高耗能、高污染”标签的泸州鑫阳钒钛钢铁,在环境保护税的正向激励作用下,主动进行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实现年减少碳排放115万吨。

该公司财务负责人任登平将绿色转型看在眼里,把“减税账”装在心里:“2022年我们享受到了超5亿元的留抵退税和环境保护税减免,税惠红利的直达快享,让企业吃下创新绿色发展的‘定心丸’。”

“环境保护税积极发挥的,正是‘多排多缴、少排少缴、不排不缴’的反向约束和正向激励作用。”泸州市税务局财产和行为税科负责人肖莉介绍,“2018年以来,泸州累计减免环保税近1亿元,享受环保税优惠企业也逐年递增,有效实现了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双赢。”


让绿色成为低碳产业的名片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规划下,能源结构转型按下了“快进键”,而清洁能源正是撬动这场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支点”。

作为川南首座风力发电场,中广核泸州古蔺发电场项目在绿色发展和电力扶贫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两期总装机100兆瓦,发电量2.4亿千瓦时,可实现每年节约标准煤约8.68万吨、淡水71.4万立方米,并减少废气和废水排放。

“能源转型离不开科技的进步,离不开税收政策的扶持。”该项目片区负责人胡龙表示,“2022年企业享受到了各类税费减免超1700余万元,税惠政策落实快,团队化服务措施稳,企业需求解决准,助力风力发电乘‘风’而起、向‘阳’而生。”

今年以来,泸州市税务局对全市新能源企业开展调研,排摸企业现状、优势和需求。依托大数据平台,将新能源产业划分为培育期、成长期、成熟期,量身定制“生命周期”办税管家,通过线上征纳互动平台精准推送优惠政策,开展直播培训和云端咨询,线下分批分次“一对一”上门辅导,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服务体系,让税惠政策化作“及时雨”,浇灌新能源制造产业发展沃土。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基础设施,在泸州各地拔节生长。

“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中,企业才能够放开手脚去做,在助力企业创新发展的路上,税务部门始终靠前行动。”泸州能投财务负责人曾敏这样认为。在她看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脉,而流动资金是企业持续创新研发的关键所在,公司去年快速享受的近300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为企业加快创新发展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如今,由泸州能投打造的60余座“能源绿岛”遍布泸州,1200余根充电桩辐射川南,一张充电网互通成渝、云贵,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泸州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精细化纳税辅导、精准化政策落实、智能化排污监管,更好地发挥环境保护税、资源税等绿色税种在环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为建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泸州贡献税务力量。(文、图/刘畅)


责任编辑: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