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视讯 > 正文

四川巴中:推行“一街一站”筑牢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今年以来,四川省巴中市公安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贯彻落实四川公安厅关于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总体部署,以主城区207条街巷为载体,在每一条街巷按照一个阵地、一套制度、一支力量、一批装备、一副标识“五个一”标准建设一个联防联控微型警务站,构建了“街街有站点、处处见联防、时时能掌控”的治安联防、平安联创新格局。微型警务站机制运行以来,巴中市主城区可防性案件发案率下降31.97%;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从98%上升至99.5%,治安安全感高达97.2%。

 

党政重视强力部署


巴中市公安局积极推动巴中市委、市政府将街面联防联控微型警务站建设作为全市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自选特色动作,以巴中市平安办名义出台《巴中市主城区街面联防联控微型警务站建设实施方案》,健全“党政主导、公安主推、辖区主责、群众主动”的推动机制,细化完善警务站“工作规范、培训管理、日常考核、综合保障、依法免责”五个制度规定,形成系统、全面、闭环的实际操作指引。

与此同时,厘清辖区党委政府、公安机关、警务站的职责任务,建立三方责任清单,公安机关负责警务站选址建设、装备保障、培训指导、日常管理,辖区党委政府负责人员招募,警务站负责巡逻防控、信息收集、矛盾化解、响应突发案事件处置等工作,全面落实各方责任。

 

整合资源强力推动


坚持“依靠群众、自愿参与、专兼结合”的原则,将每条街道内的企事业单位和物业小区保安、楼栋长等力量吸纳整合为专职联防联控队员,在每条街巷招录5-10名临街商户、住户等为联防联控志愿者,共吸纳专职力量373人,兼职人员1375人,形成“专职+兼职”的多元化联防力量。

坚持“利现利旧、整合资源”的思路,依托207条街临街商铺、企事业单位、小区物业安保岗以及城管、交警执法岗亭等现有资源,建立实体化的街面微型警务站,实现“一街一站点”全覆盖。

按照“统一标准、务实管用”的要求,由公安机关向每个微型警务站统一配备1至2套巡逻防控和反恐防爆装备,每位队员配发一个“平安巴中、联防联控”反光背心,充足保障实战所需。同时采取“政府主导、政企合作、群众支持”的方式,实施“天网补点”和 “魔镜系统”两项建设,共投资1000余万元补点“天网”监控240个、人脸识别系统210个,推广“魔镜系统”监控670个,207条街“天网”视频监控100%覆盖,临街商铺实现户户有监控,全面织密技防网。

 

健全机制强力运行


制定“高峰站点巡面、平峰备勤守线”的错峰勤务机制,每条街巷制定个性化差异化的作息时间表,最大限度发挥好联防联控作用。启动以来,联防联控队员协助公安机关抓获违法犯罪现行人员4人,积极参与突发警情案事件处置21起。

每个微型警务站实行挂联包保的管理机制,落实一名党政干部、派出所民警共同挂包联系,负责统筹协调、日常监管、实绩考核等工作。同时,从每个联防联控队员中各确定一名队员分别担任微型警务站站长、副站长,全权负责警务站日常工作,增强微型警务站的组织领导力。

建立微型警务站“日小结、周研判、月会商”的联席会商机制,每天组织总结当天工作开展情况,每周组织研判辖区治安形势,部署下阶段巡防工作,每月召开联防联控工作联席会商会议,集中研判治安整体形势,同步开展实绩评估和技能培训,不断提升联防联控能力水平。完善“实绩考核”激励问效机制,实行“工作业绩一事一奖”“联防队员动态调整”,对在情报收集预警、矛盾纠纷化解、打防违法犯罪等工作中的有功人员按每件(次)100-500元的标准给予经费奖励,大力激发工作积极性。

“以防为先、以控为要”。巴中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负责人介绍,他们将持续增强前瞻意识,全局意识,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意识,以“一街一站”为载体大力推动全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社会治安防控整体性、协同性、精准性,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岳俊 王睿 夏阳)

责任编辑: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