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税改看四川 > 正文

税惠专精特新②:为他们的创新“撑腰”

“专精特新”,“专”是关键,“新”是灵魂。在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巨人”企业是创新航道上的“领头雁”。根据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调研数据,全省400余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超五成企业研发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超七成企业深耕行业10年以上。


税务干部在四川普什宁江机床有限公司车间了解生产经营、创新研发等情况


四川普什宁江机床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以创新延续发展的专精特新企业。从南京到成都,从研制仪表机床到柔性制造系统,这家响应国家三线建设内迁近60年的国营“老字号”正以“钢牙啃硬骨头”的劲头实现华丽转身。

“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而机床作为工业的母机,更是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基础。”据企业总工程师孙廷刚介绍,“判断一台机床水平的高低,就要看它的重复定位精度。如果能达到5微米,就是一台高精度机床。”

孙廷刚说,过去航空航天领域的高精密机床依赖于进口,经过10余年持续研发投入,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精密卧式加工中心重复定位精度已达2微米,满足了航空、航天、减速器等领域对高精密或超高精密淬火零件(≤HRC68)进行硬切削的需求,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孙廷刚说,为了这小小的几微米,研发团队攻坚了10余年。

“10年的研发攻坚确实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税费优惠政策,成为我们漫漫研发路上的不竭动力。”孙廷刚介绍,近年来,企业不仅获得中央财政质量发展资金、省级工业发展资金等补助300余万元,还累计享受高新技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各项税费优惠1000余万元。“真金白银”的税收优惠,坚定着企业孜孜以求的步伐。

事实上,一省企业研发投入是否持续增长,不仅是创新能力的数据化体现,也是衡量全省产业结构是否向创新发展作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指标。具体来看,2022年,四川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经费支出)占比首次突破六成;基础研究经费比上年增长23.6%,占比较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达732.7亿元,同比增长15.4%。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璐在采访中表示,企业研发投入是固定成本,只有通过量产才能摊薄生产成本,而获得更多市场份额的关键就是技术创新。目前,四川正在加速推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在财政、税惠等各项政策全方位支持下,全社会创新投入意愿持续增强,创新资源也在四川呈现集聚态势。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新技术最先捕获者和最终应用者。从技术研发到应用再到市场化,这条创新发展之路需要更多的“后盾”支持。

在四川琳宸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分离车间、酯化降酸车间、蒸馏车间内正“上演”着餐厨垃圾“变废为宝”的过程:“地沟油”经过高温分离、酯化反应和精馏、除臭、精密过滤等一系列程序,最终升级“蜕变”成了清澈透明、无色无味的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不仅可以作为可再生能源,还可以作为绿色化学品原料,餐厨垃圾制备生物柴油,具有可再生性和减排效应。2016年,企业敏锐地捕捉到市场需求,开始围绕餐厨垃圾生产生物柴油技术进行研发。到2022年,餐厨垃圾有机肥腐熟菌种筛选技术被突破,并升级了餐厨垃圾渗滤液除臭提标、中性脂肪酶转化提取油脂等新工艺。

“技术突破是离不开人才和资金的。”四川琳宸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张铱说:“我们在引入技术人才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寻找资金支持。”在一次税务部门开展的“问需求 优服务”专项行动中,企业提到了资金难题,随后“税务秘书”就送来了“纳税e贷”的相关资料,助力企业成功申请到一笔137万元的“银税互动”贷款。

“贷款总额其实不算多,但是利息低、放款快,我们用起来也更灵活。”张铱说。

税惠红利精准落袋、链接普惠金融活水……在四川迈向“制造强省”的进程中,在四川提出2025年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4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500余家的目标下,四川税务部门将进一步优化“政策找人”的精准推送机制,推动面向专精特新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落地落实,充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同时深化跨部门联动,共同推出更多暖企惠企政策,助力靶向培育更多“专而精”的创新型企业。(文、图/蔡雅芸 方媛 刘谋)


责任编辑: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