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工程系列微纪录片 · 长江三峡篇
沃土之上,文明在山河间生长;峡谷之间,江水润泽生灵万千。
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丰富的矿产、水、动植物和航运资源带动了流域经济发展,塑造了沿岸城市格局,更哺育了亿万华夏儿女,滋养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然而,过度的开发和粗放的发展模式导致长江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母亲河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
湖北省委、省政府从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将宜昌市、恩施州巴东县、荆州松滋市作为长江三峡地区的一个整体,统筹18大工程、63个重点项目,打响长江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
以“保”为先,实施“四源齐控”,即从源头截断了工业、农业、生活、航运对长江的污染。对沿江化工企业进行“关改搬转治绿”,破解化工围江之困;关闭,技改,搬迁,转产,治理化工企业,引领化工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发展;对农业和生活污水、垃圾进行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解决污水排江、垃圾围江难题;建成船舶污染物接收专用码头和化学品船舶洗舱站,实现船舶污染物闭环处理。
坚持系统观念,综合考虑。统筹山上山下、上游下游、左岸右岸、江河湖库、干流支流的空间管控和保护修复。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大江奔流,生机勃发。
目前,已知一级保护陆生动物由12种增加到24种,二级保护陆生动物由60种增加到89种。江豚回游、白鹭安家,疏花水柏枝、荷叶铁线蕨悄悄再现。
治理区域水质明显提升,众多湖泊、湿地从浊水态的“藻型”转变为清水态的“草型”;纳入国家地表水考核的16个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长江干流宜昌段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
湖北长江三峡山水工程交出了硬核“成绩单”:“母亲河”更清了,“母亲河”也更亲了!
保护不等于停滞,也不意味着疏远。长江三峡山水工程让良好自然生态和高质量发展可以兼得的“愿景”成为现实,更为长江大保护趟出了新路子、破解了新难题、积累了新经验。
来源: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
责任编辑: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