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书记又来看我们啦,我们干劲更足了!”“最近烟叶种植情况如何?有什么问题要解决的吗?”连日来,福建省连城县隔川镇朱余村的雪茄烟地里春耕农忙,一道熟悉忙碌的身影来回穿梭。第一书记罗铮娴与村两委干部走田间、到地头,现场察看雪茄烟烟株长势、水肥管理、病虫防治等情况,与茄农们拉家常、话里短,提醒其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做好烟叶养护工作。
2021年7月,罗铮娴由龙岩市总工会派驻到连城县隔川镇朱余村任第一书记,800多个的日夜里,这位90后女书记以饱满的热情和斗志投入到村庄建设各项事业中,积极团结村两委班子,一件件难事逐个破解、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一项项工程有序推进,朱余村如今也换了崭新模样,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乡村振兴景象。
党建拓宽致富路
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产业。朱余村是个“守旧”的村,村民沿袭于传统的种植水稻、地瓜和烟叶,主导产业后劲不足,集体经济薄弱。走马上任后,罗铮娴立足地理优势、资源禀赋,把党建引领贯穿在产业发展中,千方百计向上争取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在多方奔走下,省级雪茄示范基地项目于2021年底顺利落地朱余村。
“种植难度大不大,能靠谱吗?有没有风险?”“收入有更高吗?比烤烟能高多少?”万事开头难,雪茄烟的种植并没有罗铮娴想象的那么顺利。由于没有种植基础和经验,许多村民都持观望态度,支持的村民更是寥寥无几,这可难坏了罗铮娴。为此,她一连十几天“泡”在村里,发动党员村干带头种植,不厌其烦地做通村民思想工作,在她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230亩种植面积如期落实。
雪茄烟种下去了,晾晒需要72亩地做晾晒房又是个难题,且一租就是二十年。罗铮娴不敢懈怠,三番五次入户为涉及土地流转的村民释疑解惑,细心与恒心的驱动下,项目如期开工并高质量建成。为跑出产业“茄”速度,她充分发挥驻村优势,邀请省烟草公司下派驻村书记、农技专家等前来“问诊把脉”,通过政策上当“宣传员”、过程中当“调研员”、工作中当“业务员”,把服务保障送到农户身边,为雪茄烟高质高产“保驾护航”。同时,推进“烟—稻”“烟—薯”轮作,帮助农户提升田间管理精细度,促进保粮增收。
勇闯雪茄烟叶种植新天地,茄农们获得翻倍收益,尝到了甜头,也有了新盼头。“有问题找罗书记,她都会想着法子帮忙解决,去年雪茄烟的收成良好,亩收益可达4000多元。”烟叶种植大户、党员陈世生谈到烟叶种植时满面笑容。通过“党支部+基地+党员+农户”模式的群策群力下,朱余村成了该县雪茄烟种植第一村,带动了100余名村民、脱贫户参与雪茄烟种植、管护、采摘、晾晒等生产工作,不到半年时间人均收入达2.7万元,在家门口就实现就业增收。该村也因雪茄在2023年获评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2024年雪茄烟种植面积提高到370亩。“我们还将继续抓好这一致富产业,打造优质雪茄烟叶生产基地,促进村民群众持续增收。”罗铮娴表示。
只要有一颗闲不住的心,就有干不完的事。罗铮娴还把培养高素质农民工作作为主抓手,以村党支部牵头,建立以回乡创业青年陈昌华为龙头的150亩高优蔬菜科技示范基地,示范带动群众发展连片种植蔬菜,并带动陈昌祥等7户脱贫户一起发展300多亩,真正让产业“活”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
谋实项目夯基础
谋项目、争资金、惠民生……驻村两年多来,罗铮娴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头雁”作用,脚步板丈量田园乡间,竭尽全力争取各类项目资金落地,村中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乡村振兴基础不断夯实。
“这个地方以前又脏又乱,现在改成小公园,可以带着我孙子在家附近玩,大家没事在这里休憩纳凉、聊天唠嗑也特别方便。”村民陈阿姨高兴地说。在位于村内主干道旁的休闲公园原是一处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的荒乱之地,各家的牛羊粪、草垛乱七八糟地堆在路边,还有一片危房,难看且不安全,周边居住的村民怨声载道。罗铮娴和村“两委”干部通过现场实地调研,召开多方会议,广泛收集党员、村民、人大代表等多方意见,结合村中两治一拆,利用闲置荒地进行微改造,通过向相关部门及派出单位积极争取资金40万元,建设朱余村休闲广场建设工程、停车场工程。
就当大家以为一切会顺利进行时,公园建设周边的危房拆除屡屡受阻。“朱大爷,危房要及时拆除,万一倒塌更是危险伤人。”罗铮娴通过多次上门做其思想工作并多方位保障其权益,朱大爷最终同意拆除破旧房屋并让出部分土地建设休闲公园,周边环境较往昔得到显著改善,村民们也有了休闲的好去处,全面推动推动了村容村貌的提档升级。
“罗书记一来我们村就经常走村串户,与群众谈心交心、了解情况,为村里办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提起驻村第一书记罗铮娴,朱余村的村民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朱余村的廖田段、朱坊、五坊坪等自然村,虽前些年铺了水泥路,但人来车往、年久失修,到处坑坑洼洼,给群众的出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罗铮娴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经多方争取资金,重新硬化了3公里水泥路面,村民出行从此不再存隐患。
在走访村民的过程中,罗铮娴还得知村中有百余亩农田因缺水而影响农种,她又积极跑项目、请设计人员,经过一个多月的“折腾”,修整了一条500米长的标准农田灌溉水渠。此外,她还设法争取一事一议项目资金30多万元,着手在村里再安装100盏路灯,并启动人居环境提升改造工程,真正让朱余村成为路通灯亮水清景美的“新朱余”。
和美乡村笑开颜
“沈阿婆,您来啦,坐这趁热吃!”“饭软菜香而且离家近,来这吃老省心了!”每周二、周四中午时分,朱余村“家门口”的长者食堂饭菜飘香、其乐融融。罗铮娴和志愿者们将一道道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打到餐盘里送到老人面前,老人们边就餐边聊天,喜笑颜开。
“小食堂”服务“大民生”。为让老年人乐享幸福“食”光,罗铮娴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不断完善朱余村长者食堂,切实解决高龄留守老人买菜难、煮饭难、吃饭难等问题。由于村中老人较多,她还着力完善“银发服务站”干部值班制度,成立“党员服务先锋队”,一年多来为老人解决各类困难问题100多人次,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两年多来,罗铮娴还积极借助市总工会“娘家人”力量,通过奖教奖学为朱余村14名大学生争取“金秋助学款”共计27500元,助力困难学子圆梦大学,促进朱余村教育事业发展。同时,在三年的春节前夕,先后为20名困难群众送去慰问金共计29000元,让困难党员群众过上温暖舒心的春节。
朱余村是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罗铮娴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将整治与美化相衔接,在村中增设了党建标识牌、法律宣传牌;从建章立制入手,通过常态化法律法规宣讲让法制宣传既“有形”更“走心”,还重新规范了村规民约,使乡风民风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自从罗书记来了以后,村里明显变了个样,她的辛苦奔波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办的每一件实事都很满意。”朱余村支部书记、主任陈福保夸赞道。面对基础薄弱、发展难题,罗铮娴躬身入局、实干担当,以“等不住”的紧迫感和“闲不住”的使命感,画好乡村建设的“施工图”,用“土法子”办群众事,让资源真正为群众所用、为群众服务,一个个项目变为实实在在的“幸福账单”,一桩桩实事勾勒出村民群众“幸福的模样”,家家户户笑开颜,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林元辉 黄水林 江云华)
责任编辑:李月萍